“你收拾完了?”
唐荼荼笑眯眯:“古嬷嬷不让我|干活,把我撵出来了。”
唐夫人站到她院门口瞧了瞧,好家伙,三四个嬷嬷比她那头十个人干活还利索,褥子床被铺整齐、床柱上绑了红绳、衣服进了箱,屋子摆放不方便的家具挪了地方……三下五除二收拾利索了。
进门这一会儿工夫,古嬷嬷把宅子里所有家具全清点完了,列出了单子,请唐夫人过目。
古嬷嬷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夫人瞧瞧,看还漏了什么?咱们这是借住人家的宅子,等搬进衙门时,得把人家的家具物归原主,丢了少了都要闹笑话。”
“你说的极是!”
唐夫人哪里能想着这个,忙拿着单子回去清点了。
又过了半刻钟,古嬷嬷又送进来一张单子,上边列了急需采买的东西,都是生活必需品,明儿一大早就得出去买的,还估算了大概花用。
到这会儿,正房里的几个嬷嬷刚把衣箱收拾利落。
唐夫人腰酸背痛地坐下,揉着酸麻的手臂,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跟胡嬷嬷絮叨。
“咱老爷分家辟宅前,大嫂心里边拈着酸,三天两头把我叫到她院里,耳提面命,与我讲这管家怎么怎么难,她这些年如何如何不容易。”
唐夫人:“当时我不以为意。分了家以后,我一手操持着里里外外,心里还挺得意,觉得自己做得不比大嫂管家十几年差。”
“今儿可真是脸疼,华家里边随便一个嬷嬷,掌事都是一把好手,这样的,放咱家里当个管家都算是大材小用了,在华家竟只是一个能干的嬷嬷……那位华太太得是什么样的厉害人物,怪道老爷忘不了呢,他每到年根都往华家寄年礼……”
她一边夸,一边酸,直把胡嬷嬷笑得皱纹弯弯。
全家累得不行,原来的厨嬷嬷没从京城跟过来,几个会做饭的仆妇折腾出三大锅烂糊面,配着烧饼吃得也挺香,吃完倒头大睡,锅碗都没力气洗了。
第184章
大约是地势原因,县城东南方向一马平川,像个招风的口袋,海风灌入内陆狂呼怒号着。
夜里风很大,吹得窗纸都鼓了包,哗啦啦地响。
唐荼荼睡不沉,迷迷糊糊地想:这纸糊窗不太顶事啊,更北方的屋子,怕是瓷瓷实实一个瓦房,连面窗户都不一定敢开。
二殿下府里用的是明瓦,听芸香说,那是海里的大蚌壳,一点一点磨平,镶在窗框上的,不透光,也不大好用。深海捕贝是危险的事,也只有皇家敢这么折腾。
唐荼荼睡一会儿,醒一会儿,醒时摸过床头的小本子,借着月光写上两笔思路,想着琉璃窗该怎么做。
玻璃制造条件不现实。大片的琉璃吧,作坊也烧不出来,除杂除不干净,密度就控制不了,很容易崩裂。
她学建筑美学时,记得大清朝乾隆年间就有了玻璃花窗,洋人献上去的技术,内廷还建了玻璃厂,专门给皇家做玻璃,好像是将大块的、平整的彩色琉璃片切割成三角小块,再以铅条横纵嵌合固定,接缝处抹一层灰腻子,粘牢实。
想啊想,半宿就过去了。
好在年轻,不贪觉,天将明时睡了一个时辰,起床那会儿又精神抖擞了。
日上三竿时,她抱着自己和珠珠的被子放太阳底下晒,听到外院家丁说话。
“叶先生又要出去打酒啊?”
之后是叶三峰笑呵呵的声音:“初来乍到,心中苦闷,唯有美酒解我愁肠。”
唐荼荼探头瞅了一眼。
叶先生其人,脾气挺好,从不见他红脸,是个心态很年轻的大叔。可真要细究起来,他大概要被列入“女人最不能嫁的十种人”之首,是个地道的街溜子,游街串巷,不务正业,名为幕僚,也没做什么幕僚的事。
今年哥哥进了国子监后,牧先生的月钱涨了五两,高高兴兴给自己配了一副新眼镜,一个度数低,一个度数高,看路和看书换着用。
叶先生还是老样子。唐荼荼与他的几次交谈中,短暂地察觉过此人才华,是才思敏捷的那一挂。爹爹曾夸过他擅长变通,唐荼荼还没发现。
门外有辆马车等着叶先生,马车掉头时,风拂起半扇车帘,傅九两也坐在里头。
——得,俩街溜子手拉手出去玩了。
前晌将院子收拾利落,唐夫人与老爷商量半天,从早早备下的礼物中挑了一样稳妥的,他们带来了好多东西,多是京城特产,等着过年时候跟同僚和上官打交道。
官场送礼是学问,正经送礼得送得恰到好处,下官送上官不能谄媚,同僚之间互赠见面礼,更要避讳结党之嫌。
唐老爷挑的是一盒玉叶长春,团茶里的第四纲,属中上品,不算太贵重,还有一幅义山亲手画的山水画。
“哎,真好。”
唐老爷又打开画轴欣赏了一番,他对儿子画技得意,放坊间一幅卖三十两也使得。
“诗文养性情,丹青提神韵,给你哥哥去封信,就说叫他读书的空隙也别忘练练画,别耽误了这手画技。”
“得了吧!”唐夫人斜眼睨着,拆他台。
“老爷就是舍不得义山,昨儿就写了一封信报平安了,今儿又写!出门才六天成天惦记着写信,走前你跟个锯嘴葫芦似的,说句‘爹舍不得你’会要你命!一出门了就天天念叨。”
唐老爷背着手瞪她:“跟你说不通!”
唐荼荼和珠珠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他们还没出门,昨天的赵福已经上门来请了:“我家老爷前晌就早早办完衙门的事了,等着唐大人您上门呢。”
唐老爷赶紧带着妻女去了。
衙门前堂后院,前堂办公,后院住人。赵福带着他们绕过一条街,就到县衙后门了。
远远看见一个五十出头的老汉,面颊清瘦,身条撑不满官袍,瞧着颇有两袖清风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