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曼坐在初三(2)班的教室里按部就班地复习迎考,在教育局英语教研组,她的名字在不断地被人提起。
王教研员是英语作文竞赛评审小组的成员。因为何小曼闯到他办公室去据理力争的一幕,让他对何小曼印象深刻。过后,他很认真地看了何小曼的作文,不得不承认,比他手头的一堆“买饭么力”终究是要高出一个身位的。
语言的扎实,思考的深度,非一般初中生能比。
他将何小曼的读后感放在了英语作文的第一篇,在评审时,很郑重地向大家推荐。
评审都是各区教研组抽调的教研员,当然都想关照自己区里的中学,他们对市里那两三家重点中学长期霸占各种大赛奖项,早有不满。
既然自己区里没有更杰出的作品,那么,何小曼这一篇完全可以服众。
经过几番暗争暗斗的厮杀,何小曼的读后感成为三篇一等奖作文中唯一全票通过的作文。
消息传到学校,校长眼珠子差点掉下来。
而英语老师手里正捧着搪瓷茶缸,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茶缸都摔在了桌上,掉了指甲大一块瓷。
不得了啊,这可是学校第一次获得英语类的全市一等奖!
要挂横幅啊!
第18章 贵客
也是没想到,学校竟然如此高调。鲜红的大横幅直接挂到了校门口,让每个进出校门的同学都不得不“顶礼膜拜”。
搞得何小曼倒是有些甜蜜的尴尬 ,进出校门的时候总是老脸一红,低下头快速跑过。她的另一世,一直品学兼优,光荣榜上本也是常客,但名字被放到这么大、挂这么高,还真的是第一次。
似乎是提前得到了消息,挂上横幅的那一天,向丽娜称病没有来学校上课,本想好好羞辱她的史培军很是失望。
“那细比丫头是没脸见这横幅吧,躲家里哭了吧。”
“细比丫头”是这里骂小姑娘的方言,颇为粗俗。何小曼笑笑,她不太习惯这种称呼。
这年代虽然喊着“讲文明、树新风”,其实老百姓讲话还是比较“朴实”……哈哈,何小曼要适应这种“朴实”,也要保持自己不被同化。
“她不是没脸,是脸疼吧。费尽心机,一无所得。”何小曼靠在教学楼二楼的阳台栏杆上,望着校门口随风荡漾的红色横幅,越发觉得一切的美好尽在眼前。
史培军转头看她,被她从容自信的神态吸引。这个年代的小女生,真的很少如此沉静优雅。
“何小曼,以后你去了重点高中还会记得我吗?”
加了20分,何小曼一只脚就已经踏进了重点高中的门槛,以后他们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走的路也会越来越不相同。记忆如此温柔,会将过去的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好;记忆又如此刻薄,一路行走,一路遗弃,还带着疾风不可捉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