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如看向这位与丈夫谈及政务尚且游刃有余的堂妹,那样的意气风发胸有成竹,她更觉自惭形秽。
而当在玉管居落坐之后,十一娘便再难顾及茵如,也没有过多客套寒喧,颇有些开门见山的直率:不瞒姐夫,我原是打算这两日寄书往云州,邀二位来晋阳一见,不想茵姐姐与姐夫竟然就先来晋阳,实觉惊喜。
也不瞒王妃,下官此回,是奉令而来。郑敏虽然得了岳丈告嘱,知道这位十一妹虽是女子,却被岳家寄予重望,甚至于这回赴晋,还担任着治政之责,却并不知道晋王早就心怀企图。
这当然是因为事涉厉害,倒不是柳信宜信不过郑敏,然而少一个人知悉内情便少一份泄露的危险,再说也毫无必要让郑敏预先知悉晋王之志,有所保留才是稳妥之计。
十一娘也不打算揭开贺烨的老底,横竖云州诸事,目前尚且属于她的职责范围,故而由她出面与郑敏商谈即可,并不需要回避茵如。
让王进谷失势也是太后的打算,大可不必掩人耳目。
十一娘对郑敏并不熟悉,仅凭一面,当然不可能断定此人是否能够全心信任,更不说茵如,就算十一娘不计前嫌,对她的人品多少还有所保留,绝对不会将晋王底细告知,埋下这莫大的隐患。
她信任郑敏,也是限于在朝廷与藩节之间,又关涉到江山社稷,郑敏当然不会将身家性命交付王进谷,反而与朝廷为敌而已。
第664章 沟通
十一娘听郑敏以王妃敬称,知情识趣地没有再套近乎,彼此本来便不熟络,保持一定距离都更自在,故而接下来也以官职相称:郑参军可是为了增兵之事?
郑敏颔首:朝廷增兵之令虽已颁发,但战情紧急,王都督颇为不耐,主张朝廷干脆调禁军抑或边军补充,立马便能联合武威侯部夺回燕赵失地。
十一娘笑着摇了摇头:太后绝不会允许禁军与边军援充云州,除非云州都督换人。
这话颇为一针见血,连一本正经的郑敏也露出笑容来:都督只纳军士而拒绝朝廷任命副将,野心勃勃张显无疑,朝廷当然不会允同。
我虽然听世父提起过,王进谷纵也有几分骁勇,但对君国并非忠诚,拥兵自重之心显然,那么郑参军以为,王进谷是否如同潘博,亦存谋逆之心?
他还没有潘博之果勇与见识。郑敏毫不客气评断自己的上官:都督虽然镇守边关多年,也收拢了旗下军心,但要说实战,除了上回协助新厥君征服诸蛮,竟然毫无建树,就说不久前,潘辽联军攻打云州,若非武威侯援守,说不定就已经一败涂地,可都督毫无自知之明,尚且以为得雄兵在手,便足以霸据一方,故而,才会对增兵一事如此急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