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往复,直到无人应战,擂主即为魁首。
真要论起来,这三项个个都同科举无甚干系,却又具都息息相关。
不提旁的,只在这文会上走上一遭后所获的声名,便足以叫不少只专心仕途的学子们动心。
正如先前在清溪县时,李家的那位大少爷意图用刷名声的方式,好叫自己的院试过得容易些一般,欲要更进一步的学子们,也不乏有想要多这一份助力的。
莫言科举考试糊名誊抄不看虚名。
若是当真不看虚名,这一届的那位年轻俊秀的大三/元,在殿试时可未必能得个状元之位,反叫个年过而立的中年文士取了探花之名。
就连那朝堂上的诸位大人们,入阁之前不还有“养望”一说?
这样的文人盛事,就连书院都会为此停课数日,可见其在读书人见的影响之巨。
穆空青倒是有想过要去观摩一二,见识一下天下英才,却没想过自己也能下场。
虽说文会的三项都非是科举主考的项目,可据他所知,往年各个书院下场的学子,也都以举子居多,也好求个扬名。
这馅饼太大,穆空青就是再馋,也不敢一口吞下。
须得知晓,每个书院参加文会的人数都是有定量的。
穆空青即便在数次季考中名列前茅,也并不觉得自己在整个永嘉书院中能排得上号。
不过穆空青却也并未急着推拒。
他先是认真思索了一番自己于杂文一道上的优劣——因着季考还未考过杂文,是以他也不清楚,自己的杂文在书院中,究竟能算得上什么水平。
只是从其他文章上来看,若是论起遣词造句,那书院中比他更优者大有人在。
但穆空青也有旁人所不及的地方。
从他在纳新考校时所作的文章便可窥见一二。
穆空青在作诗文时的角度,总是出奇地刁钻。
这也是他会认为杨山长那篇游记格外对自己胃口的原因。
穆空青先是起身拜谢杨山长的赏识,复又恭声问道:“不知山长可否告知学生,学生在山长眼中,有何过人之处?”
杨山长还是头一回听有人这般问自己,不禁失笑道:“你倒真是胆大。”
若是先前在私塾时,穆空青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无论是周秀才提议他直接升入甲班,还是令他直接下场科考,穆空青的第一反应都是推辞。
因着那时的他算是全家唯一的指望,他必然是要表现出沉稳可靠的。
那时只需得半点轻忽,可能就会送了全家的性命。
但在这永嘉书院中,穆空青却觉得自己的心性也同如今的年纪一般,找回了少年人独有的意气与松快。
加之既然杨山长特意将他寻来,又言他献上的那些手记,免了一番考校的功夫,那就证明他先前必定是有何处入了杨山长的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