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茶倒水这些,我都是跟他们学的,回到家后,便躲起来偷偷练习。虽然一时用不上,但我想着总有一天能用上,也许哪天就有人肯要我呢。”
白小芽听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又问:“你们黄家田地不多吗?”
黄宁又摇摇头:“不多,总共也就四亩多旱地,六挑水田。”
江玉姝道:“那比我们家多。”
“比我们家也多,多了一大半。”江玉红也说了句。
“可我们没有分家,我爷奶都还在,我家和几个叔伯他们,都是一起过的。我爹上头一个哥哥,下面三个弟弟。”
说到这,黄宁叹了口气:“也正是因为如此,我爹才一直想要再生个身体健全的儿子。我是残的,家里不会分地给我。
很小我便知道,我分不到田地,所以一直想出来找事做,攒够了银子,以后我便可以自己置办田产。”
白小芽拍了拍他的肩:“你放心,我这小饭馆只要一日还在,就保你有一口饭吃。”
说罢,他又看向方老先生,笑道:“你若是想学识字,空闲的时候,还可以跟着方老先生学认两个字。
我家小叔子,也是秀才,他下了学回来,也可以教你认字写字。”
有学问总比没学问好,这在什么时代都通用。
三天的花灯节,很快便过去了。
镇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除了三六九开市的时候会热闹些,平日里都较为冷清。
白小芽的饭馆,主要顾客是书院的学子,以及镇上的土著居民,且还是家底丰厚的人家。
他们吃腻了家里的饭菜,偶尔会到外头的馆子改下口味。
中午的时候仍旧是最忙的,下了学的学子们,会有不少到她的饭馆来吃饭。
下午的时候,往往没什么客人。
饭馆开了半个月后,每日的流水也逐渐稳定了下来,今天是正月的最后一天,明天便进入新的一月了。
这日,忙过中午那一阵后,吃了午饭,白小芽便在大堂筹备新菜。
她昨儿个夜里躺床上想了下,光卖米线不行,毕竟客流量少,来来去去就那些,天天如此,谁都会吃腻,还是得丰富菜品才行。
除了原本的米线、卤味、卤蛋等,她打算增加一样——干锅。
干锅鸡、干锅鸭、干锅排骨、干锅兔、干锅牛肉等等。
虽然调料没那么齐全,但是好在这个时代的食材都很新鲜,天然就有着现代都市无法比的鲜味。
至于炊具,她打算用平底宽口的砂锅加上红泥小火炉,晚上便试一试,先做一锅干锅排骨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