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露点了点,“的确。那下一个问题是什么?”
“学费。”殊桥和徐文异口同声地说。
老书记说:“现在的学费都是一年交两元钱。”
“所以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殊桥说,“两元钱,除了老师的教导,孩子还能带回去什么东西吗?课本?作业本?这些东西想来是没有的。”
“我有个简单的提议。”殊桥继续说,“我们把收钱换成收食物,找个人来专门管这件事。”
“食物有什么用啊!”符明诚想不明白。
殊桥解答:“这涉及到第三个问题,距离。”
“云县的主城其实居住人口不多,我听巴尔齐特说,好多都是住在村里,打底五公里起步。谁放心让小孩自己每天来回十公里地走?我们可以开一个托管住宿制度,让距离太远的孩子住到县城来,学校可以住,农户家里也可以。条件不会很好,但是也不会太差。”
何秋露明白过来,“你的意思是,我们的学校包吃包住?”
“没错。”
这一套,都是殊桥自己拿未来的经验掰出来的。
李国强看着黑板上的最后一个数字四,问,“那还有什么问题?”
“宣传和解放。”
殊桥冷静地说:“利用县喇叭宣传学校建立的事情,并且要把愿意来上学但可能没条件或不能来上学的孩子,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来学校。”
老书记听得热血沸腾,不愧是归国的有志青年!脑袋瓜子总比他这个老人灵光!
“好!”他拍掌叫好,“太好了!这样下去,我们云县会有更多的小孩来读书!”
“我明天,不,我现在就去安排!”
众人赶忙拉着想走的老书记再次确认了下情况,交代了问题,这才让他去行动。
可以看得出老书记苦教育就矣,第二天,县城里就放着广播,宣传学校的事情。
那口号,还是殊桥和同伴们一起想的。
“拿粮食换书读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距离远?别怕!我们为学生提供住宿和食物。”
“五个老师,六个班级,总有一个班级适合你!”
“乡亲们,快送自己的孩子来上学吧!”
当天,五个人搬着桌椅坐在校门口,等人。
没人来。
就在他们要绝望的时候,校门口的路口远处,来了乌泱泱的一片人。
“同志啊!!是不是这里可以报名读书啊!!!!”
第21章 苏布合尔。
两天过去,学生的数量直接冲破五十大关。
这还得归功于老书记的宣传,叫人跑到村里,拿着喇叭喊,吵得别人不听见都不行。
老书记天天事也不做了,公也不办了,就端着一个铁茶杯,往里面丢几个茶叶,泡着一杯水,站在他们报名点,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