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和布,基本等同于金钱,来年都种上粮食,到时候北部危机解除,信州关兵力充足,他派大军出去把税收上来,信州粮仓不就更充足了?
仅有的消息和落后的认知,让明明受挫了的许将军仍抱着幻梦,心痛地筹着钱,在蒸蒸日上的荆州旁边,等待着写作“调查”、读作“掩饰”的黎四皇子到来。
另一边的东荆城,薛瑜也等到了第二次出来行商的由士绅们入股的商队。
这次商队载的货物有些特别,之前绝大多数都是出自薛瑜手笔的产品,这次清颜阁货物和书本加起来也只占了七成,另外三成都是精挑细选后的士绅庄园里的产品。
在白露商街停留了一段时间,货物单子上也更新了些迅速汇聚了四国商贾的商街铺子中的货物。
这样的变化,薛瑜乐见其成,见牛力打理得井井有条,就没有多插手。只要大方向上是走出去、是一致的,她也没必要事事过问。
上次出行中的随行子弟只来了三分之二,少的人换成了更精明些的管事。让新一辈见识楚国的态度,一次也就够了。三分之一子弟留在京中读书打理家中事项,来的这部分人却不是所有人都要赶去楚国。
短短几天,襄王府门房就接了几家帖子,皆是“仰慕”襄王,来送自家子弟任凭差使、端茶送水也行的。
到底是差使,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馋薛瑜手中东西和身边位置的,都不重要。
薛瑜晾了他们几天,先让先前打理过京中产业的流珠去见过几家家里有粮铺产业的士族管事和子弟,摸了摸粮铺的底,把明年会有大批产粮的地界与他们谈生意的风声透出去。
收到风声的人只当襄王指的是到处大变样的东荆,压根没往传言里在齐国帮助下才重建不久的荆州去想。
薛瑜只是为了让他们提前心里有数,放出消息后,京中士绅子弟、管事们更加眼红东荆各处的事,却成了意外之喜。
这次秋收后,各地公田就要安排上冬麦的事,各处粮仓起码能稳在水平线上,荆州的粮食大部分就近供应驻军,这里的百姓留出他们的口粮后,消耗不了的部分,自然得进入流通。
市场总得流通起来才有繁荣发展,公社都建了,再统一卖粮,换取需要的货物,争取话语权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此之外,更加踊跃试图送子弟到她身边的事,不得不说,引起了东荆上下士绅极强的危机感。
之前听京城传来的信件里羡慕他们,毕竟不在眼前感觉不够强烈;后来临近郡县也有人入学县学准备考试,他们瞧不上对方出身;但现在,能在京城站稳脚跟的士族,千里迢迢眼巴巴地求襄王给个机会,商队过来后每天都有帖子送去白露山,就想有个为襄王做事的机会,还瞧见有人询问是不是进入王府也得考试的,他们就真的坐不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