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之后,四州对外孤立无援,消息流通缓慢,许攸的疑问也是其他人的疑问。
幕僚迟疑道:“属下在镇川军时,和襄州知府李主宗有过少许接触,此人有勇有谋,刚毅果决,但疏于庶务,想必此事又是襄州夫人所为吧。”
“李主宗真是娶了个贤内助啊。”许攸感慨道,“娶妻如此,夫复何求?”
“襄州的资助再加上李恰之前留下的府库,添添补补应能支撑到商江堰重建结束了。”幕僚试探地说道,“既然如此,大人不妨放松留给苦力和工匠的时间。属下听闻,为了赶上大人给出的工期,苦力们都在日以继夜地工作,长此以往,恐怕民众会生出怨言。”
许攸想也不想地拒绝了。
“雨季说来就来,现在他们还能张嘴抱怨,等河道暴涨,商江再度决堤,他们就连抱怨的嘴也张不开了!”许攸说,“这些愚民不懂利害,所以才需要我们在上头决策,等雨季到来,他们自然会明白我的苦心。”
幕僚欲言又止。
“不必再说了,此事没有转圜余地。重建商江堰一事只能早不能迟,若还有人闹事,不必报我,严惩不贷!”
“……喏。”
……
寒潮的触角已经伸到河堤,衣着简陋的灾民为了每日能有一口饭吃而不得不加入紧赶慢赶修堰的队列。
手拿软鞭的监工巡回在堰堤上的每个角落,动作稍一慢了,背上就会挨上一鞭。
好不容易熬到开饭的时候,几个腰粗膀圆的军士搬出一大锅浑浊而寡淡的清粥,排队领取食物的长龙望不见头。
一个枯瘦如柴的男子排在队伍里,麻木地望着前方揭开的锅盖和军士身后堆成山的野菜馍馍。
寒风不时穿过他褴褛的衣衫。
一周前,他还能感觉到透骨的寒意,曾一度悲观地想,自己定然是撑不过寒潮了。然而,不知是升温了还是身体习惯了,这几日他竟感觉不到冷了。
他的身体日渐沉重,心灵却因为不必再忍饥受寒的痛苦而轻松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粥棚终于到了他的面前。健壮的军士拿起大勺往他送出的土碗里舀了一勺清粥,男子目不转睛地看,稀粥里的米粒可怜到屈指可数,他端着粥碗恳求道:“再给一勺吧,我还有个不足两岁的孩子……求求你了……”
“你就是有十个孩子也不行,每个人只有一碗粥!”军士凶神恶煞道,“你再堵在这里,这碗粥也别想要了!”
“军爷息怒,军爷息怒……我这就走,这就走……能不能把我的……”
一个冰冷的野菜馍馍砸进了男子手中的粥碗,溅出不少米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