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眼下最关心的是尹叙拿到的证据,不止是他,云庭和赵喆也对那密信很是好奇。
尹叙心思一分为二,强打起精神道出原委——
原来,他在查到朱冬芃这条线后,的确想过朱昌杰背后的势力就是赵王。
他甚至献上了自己的女儿,朱冬芃怀了赵王的孩子,一旦赵王事成,朱冬芃不是皇后也必是高位分,朱冬芃就等于朱家和赵王之间的契约。
但关键就在于尹叙自江南找到的那封密信。
仔细想想,若朱昌杰是和江南诸道勾结的人,为了互通消息,他们定会有一种联络方式。
密信是在长史书房的密室中找到,周边除了书和公文再无其他。
尹叙便怀疑,书房中有解密的线索,亦拿到了属下誊抄来的书目。
论理,想要从众多书目中精准找出线索这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尹叙只能凭推测先行排出。
数字密信多半时候是根据数字在某部文作中找到相对应的文字组成文句。
又因信件用此不一,那么作为解密依据的文典,理当用词广泛,与此同时,相互联系的双方应当同时拥有。
那长史的书房中除了公文便是书籍,再就是手抄的一些文集。
书籍有官营和私营两种,由官营印刷售卖的书籍比较统一,而由个人手抄的诗集文集,因非统一印刷,若同时出现在不相干的两个人的书房中,那这两人必定相识。
在手下抄录的名录中,尹叙意外的发现,里面有一册诗集,是个人手抄。
好巧不巧的,秦怀月自来到长安后,便以诗才著称,连邀他入府,那间闲室的书案上摆在最前的都是一册诗集。
谒铁部在东北部,恰是河北道的地盘。
尹叙曾以为,谒铁部这么凑巧在这时候提出了和亲请求,是因为陛下要对陇西下手,需要一个名头来刺激他们了。
但如果不是陛下呢?
如果有人盯准了长安城的情形,认定陛下此刻已经与陇西势同水火,就缺一个发难机会,然后传信至河北道,促使谒铁部来了这么一茬,自认为在圣人瞌睡时递了枕头,那又该如何论道?
时间紧迫,尹叙一面让江南的人试着将有古怪的文集都送至长安,一面带了点赌性的去探秦怀月,但其实,当他拿到那本诗集开始,便已经断定这就是线索。
通常来讲,文人喜好各有不同,诗词类别亦多不胜数。
这种亲手摘抄的诗集,目的在于归拢自己喜欢的诗词,便于集中细读。
可这本诗集,风格内容包罗万象,诗人出生年份横跨古今近百年,甚至在页脚标注了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