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也明白这个道理,她在面子上稍微解释一下,然后道:“等陶砚忙完了这几日,我就让他上门,给您二老请安。”
这就是让陶砚上门给柳树根和金氏相看的意思了,如果对方看上了她儿子,那婚事自然就成了,接下来就是商量聘礼和嫁妆以及婚期的事。而如果看不上,那就当今天的事没有发生过,两家人再各自另外找人家相看。
不过丁氏对自己儿子很有信心。
于是她道:“陶砚这孩子,从小就听话懂事,他爹还在的时候我们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了几年书。那个时候他还有些淘气。”
“后来他爹走了,他就成了个小大人。”
“长大一些后他跟着他干爹和温叔习武,如今在县衙当差。上回他在码头蹲了半个月,把一个外县逃来的人犯给抓住了,知县老爷赏了他们二十两银子,陶砚分了八两,可把我喜得呀。”
“他像他爹,能干。”
码头?
人犯??
赏银???
金氏下意识地摸向胸口,觉得这话怎么这么耳熟,也听说过二丫得赏事情的柳大姑惊讶道:“知县老爷的赏银?”
“二弟妹,二丫也得了知县老爷的赏银啊,整二两呢。”
金氏点点头,有些恍惚地道:“是啊,他爹说是县衙的某个捕快送来的,给二丫分了二两,因为她帮忙把人抓住了。”
可不会这么巧吧?
丁氏也惊讶了,她提起这件事只是因为想要说明自己儿子能干,能养得起家,但真没想到有这么巧。
陶砚和二丫之前居然见过?
怪不得,丁氏想起儿子说得了八两赏银,但最后只给了自己六两的事。她还以为那二两是陶砚请客吃掉了呢,亦或者是他想留点私房钱,没想到居然是分给了柳二丫!
可真是太巧了!
这一下子,丁氏对这桩婚事就更有信心了,这不是天定的缘分是什么?
陶砚和柳二丫就应该在一块,不然怎么陶砚之前说了两次亲都没成,不然怎么一个在县城,一个在乡下却还能碰面?不然怎么她认识的石嫂子正好拐着弯认识柳大姑,还促成了这门婚事?
金氏和柳大姑也是这样想的。
回去的路上金氏还和柳树根道:“当家的,你说巧不巧,二丫居然和陶砚见过。陶砚就是之前给你送银子的那个啊,县衙里的捕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