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着她就走了,一面对郭勤使眼色。
郭勤也上前扶住娘的胳膊,笑道:“娘,等儿子考了进士,那时候再风光大办。现在办了,倒叫人说郭家没见识,一个小秀才就作兴得这样,可见是不能成大器的……”
又低声道:“读书人最讲究品性操守,最遵孝道,讲究手足情深。适哥儿没了,姑姑肯定伤心,这个时候,我们若是只顾办喜事,人家看了怎么想?岂不说爹和娘不讲兄妹情分。”
说到这不免羞愧:这时候是个亲人都不该像无事人一样自顾欢笑,可是他说得好像是做给别人看似的,虚伪的很。
唉!娘这样忘形实在不妥。
可这是他自己的亲娘,他还能嫌弃?
说不得只能好好劝导她罢了。
蔡氏见干系这样大,忙道:“不办就不办。娘也不是非要办。”
她并不是不顾念清哑的,在郭家人这些年影响下,她对清哑看重都刻入骨子里了,若是清哑出事她肯定笑不出来,但方无适到底和她隔了一层,因此难过了几天照样过日子。再者,郭勤可是她亲儿子,儿子出息了,她当然高兴,一高兴可不就忘了形了。
这会子被男人和儿子一说,忙把一腔高兴憋了回去。
当下大家和气地吃饭,不太喧闹,也不太冷清。
饭后,男人们喝茶说话,巧儿带着丫鬟们做针线去了。
她回来这几天,把家里人的衣履和配饰都仔细规划、亲自设计搭配,然后有些送去伊人坊制作,有些她自己设计的新样子连伊人坊也没有,就由她带丫鬟们亲手做,十分尽心精心。
这样精心,因为郭家是御笔亲赐的“纺织之家”!
清哑出嫁后,巧儿长到十岁,渐渐插手郭家内务。
她平日在乌油镇姑姑家研发中心做事,每个月回家几天,有时去城里,有时回绿湾村,都不定的,除了直接参与郭家纺织经营外,还对全家的穿衣和饮食进行监管指点。
要将郭家人的衣裳做得出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清哑要她谨记:外行看了觉得平凡,内行看出不平凡。
郭家出身寒微,也没受过良好教育,气质上忌穿太华贵的衣裳,也撑不起来;跟那些世家比气度和底蕴,更是自曝其短。就是郭勤,读了这些年的书,若把严暮阳的衣裳给他套上,他也穿不出严暮阳的优雅和矜贵来,还得穿适合他自己的。
故而,郭家郭守业郭大全等人的衣裳花色,都以朴实无华为主。
吴氏蔡氏等妇人的衣裳,也都不是花俏富丽的。
但是,他们衣裳的质料、款式、做工,却必须让内行人一眼就看出其不凡来,这便低调地显示了郭家的优势和实力。
巧儿正在后院厢房大长桌旁忙着,蔡氏和沈寒梅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