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大家提一个思路。”林琛拿出他做的模型做演示。这是一幢通体白色的建筑,为了让人更好地看到内部构造,模型做成了半开放式。白色的素混凝土构成了建筑外部的轮廓,每一层的混凝土外壳微微错开,一侧斜斜地指向天际,堆叠成一道优美的曲线,仿佛不远处湖心泛起的微微涟漪。另外三侧却保持了锋利的直线造型,恰到好处地中和了颜色和造型带来的温柔平和,赋予这栋高级办公楼应有的距离感。建筑顶部有一个巨大的采光空间,建筑的方格以落地玻璃连接在一起,使得整栋办公楼的公共区域在白天可以使用自然光照明,既体现了环保节能的理念,又可以让大多数使用者都能拥有朝向公园的景观视野,给办公空间增添一丝活力和野趣。
模型的内部和外部如出一辙,简洁的素混凝土墙面配合现代极简的装饰,最妙的是内部空间完美延伸了外部的曲线+直线的设计逻辑,这样内外的巧妙统一和复杂的建筑流线并不是随意设置,而是来自于公园自身边界曲线的演化,使得整个建筑和公园产生了一种内生的共鸣。当然这需要极强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推演能力,这也正是林琛的强项。
这个模型和旁边公园共享同一片阳光和空气,仿佛在窃窃私语。
“太震撼了,不愧是林总。”
“这就是大神的实力吧,短短两周就能把概念从总图到形体甚至到立面和室内都贯穿得天衣无缝,完美满足了甲方的需求。”
“这么短的时间,只是做出这个模型本身都已经够强了。”
小组成员窃窃私语,不得不承认,这正是他们没能力勾画出来却又极度渴望的方案。仿佛一双手拨开了眼前的迷雾,让人感叹原来建筑还可以如此形神合一。
“这个模型只是方案的雏形,还有很多细节需要修改,确定这个主创方向的话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做进一步细化。”林琛有条不紊地安排。
徐川看着林琛胸有成竹的样子,不得不感叹权力真是养人。他回忆起和林琛刚到院里的时候,那时候的林琛仿佛一个空壳,做什么都心不在焉,勉力强撑也遮盖不住他精疲力竭的心碎模样。一同进院的人一边议论清华的学生为什么会来这个地方,一边又感叹现在找工作真是太内卷了。
徐川生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他本人如同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一样乏善可陈,但父母却对他寄予厚望,盼着他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他读书十分用功,尽管天赋有限,没能考进最好的学校,但在大学里拿遍了各种奖学金,成了系里瞩目的人物,还交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顺利拿到设计院录用通知的时候他豪情满满,心想等待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没想到碰到一个林琛,更没想到林琛似乎也不怎么样。
“清华也不过如此。”徐川看过几次林琛的方案,在心里冷哼。
那时候他抱负远大,想要一展宏图。
其实林琛现在这个方案徐川也并不喜欢,建筑设计没有标准答案,他和林琛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设计风格。他觉得林琛的方案过于温情内敛,他喜欢更加精致现代锋芒毕露的作品。严格来说,他并不觉得自己的方案比这个差,毕竟那是他们整个团队熬了两个月的作品,而林琛这个半成品模型,不过花了两周时间。
但他和林琛都早已不是当初的处境,多年的社会经历也让他学会收敛锋芒,臣服于世俗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