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下去好好想想。”穆明珠平和道:“朕今日告诉你的,都是肺腑之言。莫要为你一时迷障,误了你女儿。要杨菁关起门来在府中,你自己便不觉得可惜吗?”她点到为止,又道:“好了,你下去吧。”
杨太尉低头站在原处,却没有动。
“怎么?”穆明珠再度看向他。
杨太尉抬头,慢慢道:“陛下既然对老臣讲了肺腑之言,老臣亦有一番肺腑之言告诉陛下。”
“请讲。”穆明珠搁下手中朱笔。
杨太尉沉声道:“国无储君,则人心浮动。梁国与我大周,迟早有一场大战。如今梁国皇帝有皇后贵妃,亦有长子。大周呢?”
穆明珠愣住,没想到第一个把后宫之事挑明的,竟然是杨太尉。
杨太尉又道:“陛下还年轻,新政也顺利,大约还感受不到。然而一旦两国交战,形势危急之时,甚至有需要陛下往前线督战之时,届时储君留守建业,安定人心,意义重大。”他拱手道:“臣请陛下早思子嗣之事,以定万全之策。”
穆明珠没想到这都能上升高度。
她压着不耐烦的心情,做了皇帝,私事也变成了公事。
杨太尉的意思很好理解,大概也是时下许多人的想法,如果她这个皇帝离开建业,那么宫中总还要有个储君,哪怕只是个襁褓中的孩子,那也是众臣的希望。
一旦她有什么闪失,现在这些支持她的臣子们,还能聚拢在储君身边,与冒出来的各方势力斗争。
储君对大臣们很重要,因为这是他们给自己上的保险。
但这对她这个皇帝没什么好处,其中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穆明珠审量着杨太尉,看他究竟是深思熟虑,还是对今日她提及杨菁之事的反击。
“依杨太尉之见,储君之父应该是谁呢?”穆明珠半是玩笑道:“此事重大,不如杨太尉写个条陈上来。”
第231章
冬去春来又一年。
永平三年,梁国皇帝拓跋弘毅得到了一个让他坐立难安的消息,周国皇帝使人在党项为之养马,已得精良战马十五万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