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皇帝穆桢便传召了皇甫老将军的后人入朝。
自皇甫大郎以下,三兄弟,其下各有子嗣,凡是年过十六的,都立在思政殿中,足有十三人。
可是这十三人之中,竟没有一个是武将的材料。
三兄弟都走了文官的路子,却又没有弄政的本事,只借着先父荫蔽,在朝中不紧要的官职上领一份俸禄,两个痴肥、一个略好些却也白嫩肥胖。
底下年轻的一代,总算不那么肥了,却要么孱弱,要么连弓都拉不开,谈起兵事,更是一问三不知。
皇帝穆桢只能温言勉励了几句,便叫他们都退下了,自己坐在龙凤须弥座上,不禁长叹一声。
李思清在旁轻声道:“陛下可是想起了皇甫老将军?”
皇帝穆桢叹道:“皇甫高一世英名……”
其实皇甫老将军底下的孩子出落成这幅样子是有原因的。
当初世宗在时,三次北伐,死伤将士无数。譬如老将军黄威的几个儿子,都战死沙场。
皇甫高本人是名将,不知是爱子还是毁子,大约看得出其中危险,于是不许儿子们学武,压着一个个都读书做文官,也的确保住了三个儿子的性命,却给养成了废人。
当初世宗三次北伐,她初登基时那一场抵御梁国的大战,四次战争下来,损失的不只是国库积蓄、士卒性命,更是把大周的后续将才给打空了。
便譬如老将军黄威的那几个儿子,当时冲锋在前的年轻将领,几乎没有一个活下来。
否则也轮不到白驰这等人做将军。
否则皇帝穆桢也不至于要命年方十六岁的齐云上前线为中郎将。
“缺人呐。”皇帝穆桢摩挲着手中的帝王之印。
李思清会意,轻声道:“陛下是想新起用一批年轻将领?”
皇帝穆桢叹道:“良将难得,青黄不接。”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少年将才终究是少数,大部分的将领都要从实战中去培养。
如果说本朝还有人沾一点卫青、霍去病的意思,齐云应当算一个。
上庸郡之战后,老将军黄威写来的信中,毫不吝惜对齐云的夸赞。
可偏偏是齐云……
良将难得,堪称孤臣的良将就更难得了。
名将邓开留下来的几个儿子中,有一个邓玦习得武艺,年纪也轻,是可以培养的。但偏偏邓开与英王曾有师生之谊,邓玦这荆州都督的职位又是英王促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