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殿试的日子到了。
除了孟书玉外,这是歌布学子第一次见到这位女君,有许多人当时就惊呆了。
女君看起来也太小了,及笄了吗?这根本就是一个小孩子啊!让小孩子做国君,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还有人连连哀叹:歌布要完,歌布要完啊!
孟书也站在底下,听了这话就不爱听了,什么叫歌布要完?在以前的国君手里那才叫真的完呢!我不信你们没听到现国君的事迹,也不信你们不知道以前的国君都干了些什么。为什么你们在听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对现在这位国君是拥护的,而等到见了她本人,却又嘟囔什么歌布要完呢?歌布哪里就要完了?歌布明显是一天比一天好啊!
哀叹要完的那位岁数挺大了,至少在孟书玉看来,这位比他爹还要老,他就不明白:您都这个岁数了,才来参加殿试?
那位很骄傲地说:我六岁进学堂,八岁参加童生试,有生之年,我终于考进殿试了。
孟书玉明白了,敢情这位从八岁起就开始考试,一直考到这个岁数了才进殿试。他不想再跟这人说话了,万一一会儿再给打击着了,一激动晕过去可不好。
白鹤染也知道这些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无外乎就是自己年纪小,看起来压不住阵。
但实际上,人有多少本事和能耐,跟年龄并没有多大关系。就好比孟书玉,小小年纪就已经进了殿试,未来一定可期。再看那些岁数已经很大的人跟这样的小娃娃一科,就只能感叹人与人之间是不能比的,天赋决定命运,这话一点都没错。
殿试按着她的要求来,文章要做,体能要测,除此之外还增加了一个辩论环节,辩题就是歌布国君这个位置,究竟该不该由她这么年轻的一位女君来坐。
一时之间,正方反方辩得是热火朝天,她也从众人的辩论中,听到了来自民间百姓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说法,更听到了这些学子们的心声。
当然,辩论也并不是只为这些,也是为了求人才。
就比如说她发现有一个文章做得一般,但是辩论时就有理有据口若悬河的人,有些明明是可以落在文章里的,但是他提起笔就写不出这么好,用嘴说就可以说得特别棒。
这是一位典型的外交型人才,不可以错过。
再比如说她还发现有一个人对朝政的分析不是很精准到位,但是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和规划却有自己的一番独道见解。那人还分析了她从东秦带过来的种子,包括经过改良之后能够为歌布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产生了之后该如何引导歌布人继续往好的方面发展。
还有一人跟白蓁蓁很像,文不成,但理就特别成。他做的文章里,几乎都是用数字、比例来进行讲解,将歌布近几年的数据分析得十分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