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我也因此在父皇那里记了一功,周贺大概因此觉得刘广孝的升迁与我有关,气愤不过,才以这种方式想让我知道实情。
父皇听到的想必如昭璧听到的一般。这人实在可恶!她正待要再批判几句,忽然觉得有一处想不通,可他一个远离京城的同知,做下这等荒唐的事情,怎么会在宫里传扬了起来?而且,一级级的那么多官员,您也说了当地知府都知晓真相,怎么就没人揭露此事,以讹传讹地到了父皇那里?
莫廷轩盯着昭璧公主看了两眼,隐晦道:他是个斜封官。
林羽乔一愣,她对历史感兴趣,知道斜封官是有皇上或有权势之人的墨敕,未经由吏部朱笔红封任命的官员。唐有韦后、安乐公主乱政,卖官鬻爵,墨敕斜封官多达几千人,这些人仗势作恶,不也是有恃无恐,无人能管?
说到韦后、安乐公主,她又想到刘广孝一事在后宫的传播。
刘广孝,刘?
林羽乔不由冲口而出:因为刘贵妃吗?
莫廷轩不由一愣。
天下姓刘的人多了去了。
走了刘氏路子的斜封官如今虽说有那么几十人,可都在地方上,有些朝廷官员尚不清楚,怎得他隐晦地一提就被她猜得八九不离十了?这真是那个据说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昭璧公主吗?
莫廷轩原本起了说话的心思,此刻心下疑惑,自然不再多说,只笑笑道:公主只要记得出去切莫谈这越国人人皆知的佳话,惹了人笑我就是了。
林羽乔将那皮毛收了起来。
回想起方才江夏王谈及此事时的态度,林羽乔对江夏王的看法略有改观总归他还算个正直的人,不然换了心术不正的遇上这等白得的功劳,只会暗自高兴罢了。
可话说回来,刘广孝既然有刘家的荫护,想从同知的位子提拔一下何需如此大费周章,甚至要劳动太后或是刘贵妃在宫中造势?而且,在那流传的故事中,江夏王的事迹可谓浓墨重彩,刘同知所为不细想的话不过是轻描淡写地带过罢了。
难道,刘氏有意拉拢江夏王?
可为什么要拉拢?刘氏一族内有太后有贵妃、外有丞相国舅,何必如此费劲心力地去讨好一个人呢?
难道,太后和皇上之间有矛盾?
这个念头一起,林羽乔不由得细细地审视起昭璧的记忆:皇上对太后非常孝顺恭敬,看上去比对余太妃更甚不对,与其说是更甚,倒不如说是不同,皇上面对太后时似乎更多的是恭敬甚至小心翼翼。
就如同余太妃面对太后时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