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荞初的精神面貌其他人看到了,也是心里有些感悟,他确实是把自己的妹妹看得很重,如果他还有其他妹妹的话,倒是一个联姻的好人选。
苏荞初回到了翰林院,把大部分心力都挪到了这边。
他现在是正七品编修,手上有整理邸报的活,现在一边干活一边充实自己。
在翰林院忙碌,回去也不得闲,现在因为苏家有白事,不会有人邀请他出去吟诗作对,但过了之后,这是难免的。
闲来赏景看花,兴致一来,就是作诗一首。
大哥的诗句一向有灵气。
她这方面却是远远不及的,虽然父亲不奉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念,自小跟着大哥一块启蒙念书,但是她学的跟接受正统四书五经教育的大哥不一样。
要是放着不管,之后有人邀请他出去,不得不作诗,她就要露馅了。
她在翰林院的时间整理了近二十年邸报内容,从这些邸报观察上位者的倾向。
他们昭国建国已经有上百年,现在在位的是第四代皇帝,上位不到十年,励精图治,膝下的皇子们年纪还不算很大,不到争夺皇位的时候。
这是最适合发展官员政治抱负的时期。
她在翰林院里早出晚归,别人都以为她在用工作麻木失去妹妹的悲伤,还有就是要赶回之前的进度,这些同在翰林为官的也都体谅他。
苏荞初在忙碌,住在苏府外院客房的三位族人也没有多清闲。
他们隔一段时间就会出去,或者去四周看景,或者去酒楼听别人说说实事,这些也是他们熟悉都城的方式,虽然他们和苏茂初是同族,但是久没有联络,双方都需要观察。
来的一共有三人。
一位举人,奔着谋官的目标来的。
另外有一位秀才一位童生,这两个是奔着苏茂初来的,除去守孝的那三年,现在这是他当翰林的第三年,很快他就要三年期满,分配去别的地方任职了,基本上都是分配到某地担任县令,到那时,他们就作为师爷和幕僚主政一方。
他们三个都是初字辈,年纪最大的是秀才,四十多岁,叫苏良初,中间的是举人,苏霖初,将近四十,年纪最小的是苏敬初,比苏荞初小一岁。
年纪最大的苏良初已经当了爷爷,会出来做事,完全是为了子孙。
他有个小孙子虽然年纪小,但也看得出聪敏伶俐,为了他以后的路更好走,他就看中了苏荞初。
本是同族人,之前的矛盾,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矛盾,只是兄弟两个彼此都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不肯相互低头,下一辈也不好做出什么改变,所以就演变成了这样。
现在好了,有人愿意递上台阶。
这里不愧是都城,去酒楼听书,坐在大堂里,偶尔还能看到贵人出没,皇室宗亲也能看到。
都城,果然是天子脚下,贵人辈出。
来这里来是来对了。
他们也在酒楼、文会等地听到了他们对苏家的评价。
因为苏家女被火烧死一事,现在在都城内话题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