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瑜不是乌县丞,他没有那么重的私欲,他只想做点实事。
乌齐和刑知州虽然送到了按察使司去,但这次审讯却足足花费了一个月之久。
一个乌齐就像是投入湖面的小石头,但刑知州,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刑知州身后牵连出来的人太多,哪些人要保,哪些人要罚,即便是总督,也要权衡再三。
但乌齐和刑知州这两人,作为所有事情的引线,却注定得不到一个好结果。
虽然审讯还没有完全结束,但上面也知道清宁县如今的难处,很快便拨了一笔钱款下来应急。
邵瑜拿了这笔钱,也没有急着修衙门,而是让人仔细勘测清宁县境内的所有水路。
邵瑜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整顿水利。
清宁县衙门里的人,在乌齐主管时,日常便十分松散,但在邵瑜主事之后,经过一番整顿之后,加上邵瑜始终以身作则,不仅自己冲在一线,就连家中两个公子都冲在一线,衙门里的人也不敢再散漫,因而与之前相比,倒是让人耳目一新。
原本对于邵嘉良跟着邵瑜到处跑这事,小韩氏还有些不愿意,但邵瑜却劝道:“我从来不怀疑良儿日后会考上进士这事,但我却一直怀疑他能不能做一个好官。”
“若是他成日只知道死读书,却半点不通庶务,日后就算为官做宰,也是虚浮的,他只有熟悉了这些,日后才能做一个好官。”
小韩氏想让孩子读书,想让他出人头地,又不是为了让儿子贪多少钱财,她自己做了许多错事,却希望儿子能当一个好官流芳百世。
既然邵瑜对儿子读书的事如此自信,小韩氏自然也不劝了。
只不过清宁县不必京城,京城总有赏不完的花会忙不完的事情,清宁县人少,且邵家如今人口简单,小韩氏倒显得有些无事可做。
“夫人在闺中时,听闻精通女工。”邵瑜暗示道。
韩家从前鼎盛时,请的是苏绣大家来教导家中女儿女工之事,虽是很多年前学的,但小韩氏这些年也一直没有丢掉这本事。
但一想到将自己的本事教给旁人,小韩氏又有些犹豫。
邵瑜劝道:“若是第一个刺绣之人,敝帚自珍,不肯教给任何人,哪里还有如今的各式技法,各种派系。”
小韩氏闻言,终于下定了决心,说道:“如此,我教便是。”
小韩氏要开班教学,县里几个官员的家眷自然要捧场,第一时间便将自己的女儿送了过来。
他们本以为这是县令夫人闹着玩,却没想到自家女儿竟然真的学到了本事。
如此一传十十传百,小韩氏的这个刺绣班,倒是在县里面打出了名声,无数女孩儿,都想要进小韩氏的刺绣班。
第一个商户的女儿试探着申请时,小韩氏本想拒绝,但在邵瑜的劝说下,小韩氏放下了门户之见。
很快就有越来越多的非官员家庭出身的女儿前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