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也喜欢戴呢。”
元儿在摇篮里晃悠一下,头上的老虎帽就叮叮当当的响起,那铃铛是用银子打的并不吵闹,反而听起来十分清脆悦耳。
两位姑娘都凑过来瞧,十分新奇。
盈时说:“这是陈郡那边的样式,说是才出生的小孩儿体弱,铃铛能驱走妖魔鬼怪。”
……
一晃眼便到了梁府长孙满月宴的那日。
亲朋好友,几乎家家户户都差了人上门祝贺。
这日难得的热闹,前院开了二十多桌也不够坐的。
宴会开始时,便是由着隔房的一位姑祖母亲自主持给元儿剃胎发。将剃完的胎发收了一缕编制起来放入匣中妥善保管。
正热闹,忽地听门前传来声势浩大的声响,有婢女急急跑进来,冲着端坐在主位的老夫人说:“老夫人!大姑太太回来了!”
众人皆是一怔,甚至便是连盈时都没明白过来这位大姑太太是谁。
直到片刻后,见一对婢女提着灯烛引路,彩衣飘飘间竟是两位贵主登门。
为首的女子身着一件五色金盘金彩齐胸锦裙,盘着凌云髻,满头珠翠百花簇拥,却也能从发白的鬓角与眼角皱纹中辨别辨别出年岁。
身侧扶着她的娘子倒是生的美艳而丰腴,秀眉如柳弯,额间轻点朱红,一双丹凤眼炯炯有神,身上衣裙香花堆叠。
周遭依稀有宾客辨认了出来了二人,一时间皆是离席请安行礼。
“王妃万福金安,郡主万福金安。”
老夫人提前并未得到消息,如今一见只以为是自己做了梦,直到王妃跪在老夫人脚边领着女儿给老夫人叩了三个重重的响头,她才回过神来。
老夫人闭了闭眼睛:“这是做什么?如今你可是王妃之尊,给我磕头可是折煞我了。”
“母亲,不孝女带着女儿过来,给您磕头请安了。”
“怎么来了也不提前书信说一声?”老夫人又问。
韦夫人连忙让座,王妃由着陈嬷嬷引入老夫人手边坐下,她出神一般四下打量着府邸一应装扮,和声叹道:“原先也未必有空来,怕说早了叫您空欢喜一场,便先不说了。”
王妃左右四顾,将两个娘家侄女叫来跟前问候,又问道:“那两个孩子呢?”
韦夫人道:“昀儿直儿这些时日都忙着朝廷的事儿,抽不出空来。”
王妃唔了一声,许是对如今的朝政也有所耳闻,便没再问什么,只将注意力放在被众人围在中间显然已经犯困了的元儿身上,她似是欣慰含笑道:“一晃眼,二弟二弟妹都做祖父祖母了。”
众人不免感慨起时光不饶人。
盈时跟在女眷人群中,她辈分小不前不后的位置,见到二人过来满心诧异。
前世,这两位可是直到老夫人去世后好几日才从藩地赶了过来。那几日,盈时格外的记忆犹新。
盈时一直记得老夫人离世的日期,老夫人身子本就不好,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儿了。身为女儿的琅琊王妃本该早早知晓消息前来侍疾,只是老夫人是个脾性古怪的,即使身子不康健了,知晓自己时日无多,也从不说出来。
等她传出病重需要旁人侍疾时,早已没剩几日活头了。
盈时记得老夫人临走前的话,许是人要死了时,才会更柔软一些吧。
那是她问盈时:“我女儿怎么还不回来?是不是还怨着我?怨我当年将她嫁的那般远?”
盈时那时只能哄着她说:“快了,祖母再等等,王妃在来的路上了。”
可终究这对母女没见上最后一面。
老夫人去世后几日王妃才赶了来,在母亲棺前痛哭流涕,甚至数次悲痛之下晕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