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单独介绍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时代是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制度适不适合现在他不确定,但是後世在用的制度肯定他们现在用的合理。
别管合适不合适先拿过来参考参考,灵感有时候就是这麽来,万一哪位大佬迸发出适合大宋现状的最优解他们就赚大发了。
思路顺畅的时候下笔如有神,一晚上没睡也不耽误年轻人第二天早上起来精神奕奕。
苏景殊收拾收拾去吃早饭,吃饱之後让爹娘做好他接下来要搞事的心理准备,在老爹抡板凳之前撒腿就跑,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如此丝滑不愧是他。
程夫人让下人收拾餐桌,顺便安慰旁边的老苏让他不要紧张。
他们家仨小子都有分寸,再闯祸也闯不到哪儿去。
子安还算好的,至少搞事之前知道打声招呼,另外两个连招呼都不打,等他们知道的时候事情都结束了。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拦又拦不住,想干什麽就让他干。
苏洵磨了磨牙,算了,儿子大了不听话没关系,过两年小孙孙走走路会说话了他教小孙孙。
这天之前,没有人能知道一份奏章究竟能闹出多大动静。
除了看到奏章的人。
抄家计划在政事堂的宰相副相们手里传了好几圈,传到最後放到桌上,愣是一个要碰的都没有。
这是一晚上能写出来的东西?
前面的抄家他们能理解,後面那些是什麽意思?那小子想把大宋的财税体制从头到脚都换一遍?
等等,他们有点头晕,王介甫你坐下,这事儿得好好聊。
一个王介甫就已经够激进了,怎麽还能有比这家夥更激进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安石干巴巴辩解,“真不是我教的。”
虽然他平时的意见也很激进,但是和那小子相比还是他更稳当。
再说了,他要是能想出来这注意他早就自己干了,还用等到现在?
苏景殊:乖巧.jpg
旁边几个人听他这解释立刻警惕起来,“你稳着点儿,别胡来。”
抄家应急已经很超出他们的接受能力,这时候把地方到中央的财税体制全部推翻是想上天啊?
王安石眸光微闪,假装刚才什麽都没想,煞有其事的说道,“诸位放心,我有分寸。”
旁边几个人:……
抱歉,这事儿真没法放心。
王介甫有前科,他本人的办事风格已经很出人意料,现在还有个比他更能出人意料的後辈,谁来了都不敢放心。
问题来了,这份奏章要送到御前吗?
不送吧,不太合适。
送吧,更不合适。
年轻人性子急说干就干,他们官家的年纪也不大,万一真的对这份奏章惊为天奏,接下来的动静可比王介甫最开始张罗变法的时候还要大。
不行不行不行,局势刚稳定没几年,肯定经不起这个折腾。
可是前面写的那些又确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