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分卷阅读218(1 / 2)

容皇后 六安一盏 3747 字 11天前

本朝本就有国子监、太学和各州的州学,国子监和太学是为勋贵门第准备的,州学则是为考中秀才后考取进士设立的,这国学岂不多此一举,等国学的入学标准出来后,更是四座皆惊。

国学竟将所有钦朝百姓甚至是刚刚归顺到各州的突厥人只要是孩子满六岁,就要上国学至十二岁,月末放三天假,六月、九月和十二月分别放一个月的假,让他们回去帮着收割稻田,无论男女、双儿皆同一课堂,所学内容包括文章经义、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涉及的学科甚广,由冶铁局、太史处、火器局共同负责,夷人馆的夷人也负责授课。

朝野震惊,上私塾读书是极为珍贵的机会,商户是禁止读书的,农户即使想让后代上私塾纸墨笔砚哪一样不需要大笔的银钱,能学出来的人寥寥无几,至于考中进士做官的更少,士族阶层因此一直比较稳定,能做官的都出自上层阶层。而容皇后不仅让所有孩童上国学,甚至规定了所教授的书本,纸墨笔砚都是国学发放,不是什么名贵的纸张但发给孩子启蒙足够了。

“就算冶铁局、太史处还有火器局能拨出足够人手教年龄大的学生,我们也没有那么多人能教文章经义,连字都认不全,谈何学习天文历法、机械。”内阁大臣胡子都要愁掉了,容皇后本在孕中精力不济,他们做好了分忧的准备,不图有什么改革之举,只要能稳定几年,钦朝就能气象一新。

向来稳重的容皇后却一意孤行,“本宫能等,其他的国家会等么?不必担心人手。”

礼部颁发的条文里直接规定了启蒙师傅的人选,凡是考中秀才的只要愿意服从朝廷安排到地方或是本乡偏远处国学做师傅的,直接纳入官员体系,给从九品的官职。

医馆同理,凡在本地开医馆年满二十年的,有三位同乡非本族保举,经太医院考核后就可以教授医学,同样从九品官职。

此举一出,在乡野中几十年考不中进士的穷秀才顿时喜极而泣,他们大多数本也在做私塾谋生,或在家读书给人抄书外仍在考取进士,不过他们也知道珍贵的书本资源都掌握在上层手里,他们能考中进士的机会渺茫,现在直接授予从九品的官职,能考上进士的自然是看不上,但对于他们而言,这就是做官啊!

哪里还在乎偏远些的国学位置,拿着俸禄立即拖家带口的搬了过去,医馆本是家传的手艺,不愿轻易外传,但能做官的机会难得,祖上一代代传下来方子不会教授,但按照太医院和翰林院选出的几本医书教这些孩子一些医理,认识草药还是没问题的,国学师傅到位,下一步就是学生了。

这一步是朝野上下认为最艰难的一步,普通百姓根本意识不到国学有什么用处,即使容皇后是强制要求所有孩童上学他们也是不肯的,只觉得浪费时间,容皇后只出了一个办法,国学包一顿午餐,稻米小麦混着当季的菜蔬,还有一个鸡蛋。

顿时所有村庄的国学都满了,当地官方拿着户籍册去查,甚至发现一些农户把家里还不到六岁的孩子也送到了国学,家里殷切叮嘱,学的怎么样无所谓,一定要多吃一点,有的农户还把孩子早饭免了,赶着他们早点去国学,中午多吃回来。

村庄和偏远乡镇男女之间并没有严格礼法约束,同一国学时间久了,更是习惯。

望京勋贵间不愿意让女子双儿出门,只读些《女训》。

“女子双儿读书,本就违背古训,更不用说是和男子同一国学了。”朝臣纷纷上奏,要求让自家的女子和双儿不用上国学。

“凡是官员不愿让子女读国学的,也不必上朝。”容皇后道,“直接返乡,可以随意守着你们的礼制。”

朝廷只要开设科考,愿意做官的大有人在,他还会无人可用?

有一个朝臣格外会吵闹,在朝堂上被发跣足,直言朝廷若是逼迫他把自己的女儿和双儿送进国学和一群外男同处一室,他宁愿直接杀了他们再自尽。

”来人,赐他匕首。”容皇后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