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李承宣还下旨,从上往下的开始肃清吏治。
简而言之,就是查贪官。但凡查到,人一律下狱,家产一律上缴国库。
当然,这查贪官也是有选择的查。
一是油水最多的官儿。诸如管着盐政,铁政之类的。
二是那起子尸位素餐平常压根就没有好好干活只知道捞钱,就算现在当场就给惩治了也不会有任何影响的。
至于那起子虽然捞钱但也干了实事,所在的职位上暂且离不了的,又或是那些大腕儿,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都暂且没有动。
就跟养猪似的,再养养,等时机成熟了再杀。
当然,有不干实事的贪官就有危害乡里的豪绅,一并儿查了,家产都上缴到国库里来。
而且李承宣貌似还学会了思维发散,想到了其他更厉害的捞钱法子。
诸如那些个富商有了大量的财物在手之后,最盼望的就是家里能出个官儿好光耀门楣。
既如此,找个臣子授意他开个卖官鬻爵的口儿,自然有的是富商愿意掏银子,哪怕价再高都愿意。
毕竟有了钱,下一个就向往权了。而本朝规矩,商人及后代是不允许参加科举的。
当然李承宣并不昏庸,反倒精明的很。给那些富商或富商家人的官职都是闲职,并不能掌实权,自然他们也就不能为祸鱼肉乡民了。
他甚至连后路都已经想好了。
若他日朝野上下纷纷讨伐卖官鬻爵之事,他再把那个臣子拉出来处置了堵住悠悠众口。
到时错都是那个臣子的,他反倒因着明察秋毫和毫不犹豫的处置了那臣子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贤明君王。
经过李承宣这样那样的一番手段下来,国库一时竟然充盈了起来。此前令他颇为头疼的救灾之资以及军饷全都迎刃而解。
朝臣们对此都十分的惊讶,以及称赞陛下圣明(他们并不知卖官鬻爵之事)。
个别明白的臣子,那对李承宣那也十分的佩服。
能想出这些招儿,那必定不是普通人啊。
至于李承宣,他尝到了捞钱的快、感,也就越发的喜欢去找宋瑾宁了。
至少朝中的臣子们就绝不会想到宋瑾宁当初的那个主意。
因为他们是帝后,而那些人是臣子,双方原就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所以看待同一个问题时他们双方站的角度压根就不一样。
宋瑾宁哪里想到自己不过随口一句应付的话就能给李承宣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啊,反而因着这位爷现在时不时的就来她宫里晃荡而有点不耐烦起来了呢。
第35章 说动 因为他的一句话。
我说陛下,
宋瑾宁合上手里的医书,无奈的看着隔了一张炕桌坐在她对面的李承宣,前朝没有要处理的事了么?
您都已经在我这宫里待了一天了啊啊!而且还一直不停的拉着我说话, 让我想安安静静的看会儿医书都不行啊啊!
头疼!好烦!希望这个人赶紧从她眼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