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分卷阅读102(1 / 2)

西安是在秦以后的大唐长安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长安并不是咸阳。

虽然《史记》中,司马迁说过一句话,“长安,故咸阳也。”但这是司马迁的一个认知错误,他写下这个之后,唐朝的《史记正义》里就有对司马迁的这句话进行了更正说明,“秦咸阳在渭北,长安在渭南,萧何起未央宫处也。”

以上我们可以知晓,咸阳就不是长安,也就是说咸阳不是西安。

再根据其他的史料,比如曾经的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可以推测都城咸阳宫一直是秦朝的大秦正宫,是秦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的象征,不然项羽干嘛要烧咸阳宫。

而长安境内的应该是秦咸阳城的离宫。

简单来说,就是大秦肯定不止在一个城市有宫殿。咸阳宫为大秦的正宫,长安为大秦的副宫吧,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说到这里,是不是就出现一个矛盾的地方,那就是到底是在咸阳还是长安坑的人?(这里是第一个矛盾点。)】

【其次,从《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载过扶苏说的一句话“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这里的“诵法孔子”就是读孔子书的人,读孔子书的人就是读书人,就是儒生。

儒生其实是很广泛的,儒生也有好几种的学派分支。而被坑的儒生又是哪个学派的呢?我们可以从历史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一个最大、最合理的可能。

赵岐的《孟子题辞》里就有这么一句话,“逮至亡秦,焚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这里说的就是被坑死的是孟子的学生和他的传人们。

另外荀子曾说过在孔子之后,儒生分为八个学派,一为子张之儒,二为子思之儒,三为颜氏之儒,四为孟氏之儒,五为漆雕氏之儒,六为仲良氏之儒,七为孙氏之儒,八为乐正氏之儒。

既然荀子能将他们分为八个学派分支,那么证明在荀子的时代氏可以看到这八种生的。

然而到了汉朝初年的时候,能看到的大多是荀学的儒生,这里强调一下,荀子曾经是韩非、李斯的老师,而其他学派,比如子张氏的很少了,最重要的孟子学派的几乎是没有了。

孟子学说,有一个著名的理念,那就是“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理念在封建王朝之下那都是不可能的,不止是大秦,后面哪个国家都不会支持这样的理论,后来还有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甚至对着孟子学说一顿疯狂吐槽。

孟子学说不适合当时的国家,更何况是以法家治国,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秦朝。这简直就是和法家的思想对着干!

以上,故而推测,“坑儒”应该是两件事,“坑方士”“坑儒生”,嗯,大概要排除掉荀学的儒生。因为汉朝的时候是“外儒内法”,而荀子讲的是“礼法并用”,这其实大约是有关系的。

所以在这一次的“坑儒生”里,荀子学派因为种种原因,大约是逃过一劫的,其他学派就不好说了,特别是孟子学说这一学派。韩愈就曾经说过,孟子死后道丧千载,也确实,孟子死后,他的学生、传人被杀了个干净。】

天幕下,孟子学说的学生一脸的颓废,比起死亡,他们这些读书人更不能接受的是他们的学说原来是那般的无用。

他们的观点理论不适合现在的大秦便算了,甚至连将来的每一个朝代都无法理解他们的思想和理论,这个学说不被统治者所青睐,而那同为儒家学派的荀子学说的境遇却与他们完全不同。

孟子学说如何就落到了这般的下场,还有开国皇帝使劲骂他们。

这会儿他们隐隐约约想起,大明那是之前天幕初现的时候被称为“得国最正”的朝代,被如此高赞誉的朝代开国皇帝骂,那简直又是一次扎心之痛。

明明这个理念对老百姓多好啊?难道他们真的走上了一条没有出头的学派之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