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分卷阅读89(1 / 2)

:“兵不厌诈,是他们不如秦国罢了。”

扶苏:啊、啊这……

【以上,我们大约能从赢政的先人上看,在政治上,赢政绝对比之他的先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说,即便赢政被逼无奈签下了契约书,他也是绝对不会履行的,毕竟“兵不厌诈”这一招,我们的祖龙赢政大大用得尤其过分,遮羞布是什么,朕的大秦可不需要啊!】

赢政:……

关于“荆轲刺秦”有两点不太一样的说法,

1是荆轲是被摆了一道绑上刺秦这条贼船的。

2是荆轲刺秦其实“刺秦”时B计划,A计划是“劫秦,然后逼嬴政签下契书”

这两方面是从史料的只言片语中推断而出的,一下为史料:

《史记》中荆轲原话,“何太子之遣,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译文:“反”通“返”,返回的意思,哪里需要太子催我呢,我要是去了然后回不来,那才是傻瓜呢,竖子,古代骂人的话。

这里的返回的意思,很奇怪。

荆轲原话:“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太子丹催促荆轲时,荆轲说他约了朋友一起去,如果真的是赴死,荆轲为什么要约上朋友一起去,

自己作死也拉个垫背的,不大可能,荆轲不是这样的人,所以很可能他的想法是劫持秦王,让秦王写下契书。

司马迁记载,史记中写到这么一句话“诚得劫秦王,使悉返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杀之。”!!!

就是正文当中写到的曹沫曾经把刀架在齐桓公的脖子上,让他签下契约书,返回曾经吞并的土地。

这里便说到要荆轲效仿曹沫,也去劫持秦王嬴政,让他把土地吐出来,如果是这样,那就是最好的了,如果不行,那就再杀了嬴政。

*荆轲死前的一句话:“事所以不成者,乃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丹。”

译文: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我想捉住秦王,一定要拿到契书来报答太子丹。

(就是效仿曹沫劫持齐桓公拿到契书一样)

曹沫劫持齐桓公在《史记》的刺客传里面也有,还是

第一章 的故事。

曹沫的结局就是齐桓公答应了,宴会上照常,曹沫拿到了契约书,成功返回了。

以上再回顾,荆轲出发前说的“返”字,就大概可以推断他也是想成功劫持秦王,拿到契约书,再回去报答燕国。所以这是A计划!

然而A计划发生的原因,在于秦武阳,本来刺杀应该是一人困住嬴政的身体,抱住他,拖住他,一人将刀架在脖颈上,而秦武阳最后因为害怕没有上殿,而嬴政本身又很厉害,所以没能成功一击劫持住。

刺客列传中太史公的一段评论:“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译文:社会上谈论荆轲,当说到太子丹的命运时,说甚么“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食粮来,马头长出角来!”这太过分了。又说荆轲刺杀秦王,这都不是事实。当初公孙季功、董生和夏无且交游,都知道这件事,他们告知我的就像我记载的。

这里出现了夏无且,夏无且是个医官,地位不高,那么他坐在大殿上的位置必定比较远,所以当荆轲拿出匕首时,很可能不是想刺杀秦王,而是吓唬他,架在他脖子上。

一直到最后,荆轲受伤,他意识到自己的A计划不会成功了,所以才奋力扔出匕首,执行B计划。

关于荆轲的形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