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见秋东说的真诚,从围裙兜里摸出一个煮熟准备给小孙女吃的鸡子塞进秋东手里,不给秋东推拒的机会,胖乎乎的身体小跑着离开。
怪可爱的。
郑氏心下叹气,觉得大儿抹不开脸,谁来都饶两个铜板,这生意还怎么做的下去?
面上不漏出分毫,拉着秋东坐了,从篮子里拿出半路买的,炸的金黄酥脆的馒头片,让他就着咸菜吃。
她在边儿上细细跟他说接下来的打算:
“娘听大管家的意思,若此次大少爷府试得过,得了童生名头,老爷便要为他在乡下置几百亩田地,到时候那边缺个管事,我儿能写会算,娘想办法去求一求大管事,应该不难。”
秋东搁下手里的馒头片,轻轻拍了郑氏手臂以作安抚,见郑氏看过来,小声道:
“娘,您别为我的事操心,最多两月,我这边的差事便稳了,往后您再也不用为我的生计忧心了。”
郑氏不解:“是寻了哪里的差事?”
秋东摇头,暂时还不可说,若让郑氏知道他也过了县试,还是以第二名的成绩过了县试,说不定会动了让乌植把他认回去,好好培养的心思。
在郑氏看来,这就是她能给他的最好选择。
但对秋东而言简直是灾难,如果非要选一个人做爹的话,秋东宁可要麻烦更少的谷陶。
第74章 府试相遇
在等待府试的日子, 秋东抽空给书肆老板抄了一本启蒙韵律。
老板做这行生意耳目通达,早就知晓秋东县试成绩,明白秋东这样的水准, 只要府试正常发挥,一个童生名额肯定能拿到手, 为结个善缘,又主动帮秋东处理了府试保人之事。
有五位村人和一名秀才公作保, 秋东顺利报名府试, 只等四月开考。
如此一来二去, 秋东和老板便熟识起来, 他有空闲就去书肆看书,一待就是大半天,老板也笑眯眯的不说什么, 还主动帮他搜集历年府试文集。
有一天秋东在角落安静看书的时候,胖乎乎的钱老板坐到他旁边, 真心建议:
“小郎君府试之后尽量想办法找个夫子, 最好能进大书院读书, 我这里藏书有限,能在市面上流通的都是些老调重弹的东西, 真正的好资源掌握在书院那些人手里, 能被好夫子点拨一句, 胜读三年书, 这话再真没有了!”
秋东其实早发现了这个问题,知识垄断的年代, 四书五经确实在市面上流传, 但那些东西说一句晦涩难懂毫不夸张。
圣贤书人人可有,但该如何断句, 如何理解,每一句又是先贤在哪种情况下,哪些时代背景中说的,则是各家只传给嫡系子弟的东西,全不会往外流传半句。
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揣摩。
若不是秋东有996这个作弊神器,想要将那些晦涩的知识融会贯通,没有几年苦功夫根本不可能。
就说眼下,世家大儒们对每一句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主张,进而产生了各种学派。放到秋东这种全靠自学之人身上,就非常容易走岔路,还不知道能从圣贤书中领悟出什么“歪门邪说”,贻笑大方。
就是人常说的“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坊间这样的人不是没有,而是太多太多了。
钱老板一日日观察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