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32节(1 / 2)

“天子自是尧舜之姿,只是……”

金采闻言当即摇头,哈哈嘲笑道

“怪不得,怪不得,你既如此想,过一万年也不会受重用!你连天子是什么样人都不知道,还希望在光烈朝做事?”

侯方域更加疑惑

“难道不是吗?”

金采却是语出惊人,也不怕死,也许是喝醉了,直接拍案道

“什么狗屁尧舜之姿!要我说,当今天子,就是个恰好姓朱的流贼、义军头领!”

侯方域直接被这话镇住了,虽然光烈朝向来不因言获罪,哪怕你跑到承天门前骂上三天三夜,只要不妨碍交通,就没人管你。

但这话也实在是太大逆不道了

金采看着对方愣住的样子,却是肆意大笑

“唉呀,要我说,人家陈子龙就是看出来了,姜曰广虽是个老油条,但估计也能看得出来,怎么你和令尊就看不出来呢?当年的流贼,如李自成那般,喊得是什么口号?‘均田免赋’!这当今天子,就是个恰好姓朱,更有眼界、更有本事,更懂手段的李自成!”

“我敢断言,对付你们只是第一步,来日,说不得什么狗屁东林、复社,浙直这些个经学大家、世代文宗们,若是不跟着这位‘姓朱的义军头领’走,早晚也得玩完!”

侯方域似是被这番言语振聋发聩,面色涨红道

“不可能!他也姓朱,真要这般对付士绅,难道皇族不是豪绅吗?那就是在毁坏他自家基业,天子何等圣明,岂会如此?”

金采不屑一笑

“你说的不错,若非说当今天子是尧舜、是圣明,倒也不错,我且问你,尧舜为何为圣啊?”

侯方域本来就只是口头话而已,哪里会真的深究这个问题,随口就道

“自然是敬天法祖,安抚万民,而后……”

还没说完,他似是想起了什么,目瞪口呆看着对方

金采接口道

“我替你说,尧舜之所以为圣,就圣在以社稷为己任,不以一家一姓之尊荣,而逆九州万民之忧乐!我听说,当日军山湖大战之时,天子亲自与多铎对箭,伤中臂膀,以火铳击杀敌酋,差一点,就有不忍言之事。如此,为了自己心中所想,志向所图,连命都可以不要的人,真的在乎什么子孙尊荣吗?”

“言尽于此,朝宗兄,我前日已经受内阁诏令,让我入翰林院奉职,好像是编修个什么……报刊,望你好自为之,自己好好想想吧。”

随后,拖着醉醺醺的身子离开,只留下默然无语的侯方域。

第12章 启民

金采是被朱由榔亲自下旨征辟的,但由于他自己定下的规矩,此时除了重大事宜,哪怕是他亲自征辟的官员,也要走内阁程序。

其实一开始,只是朱由榔和谢颖聊到戏曲小说之事,据朱由榔所知,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顶峰,大量话本流行,四大名着,三个在此时刊印流传,许多不识字的市井小民,都会到茶馆旁听说书先生讲一段,三国、水浒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朱由榔对于这种文化氛围还是很鼓励的,只有科学技术的文明是不足以称为伟大的,艺术娱乐,文化普及也是民族兴盛的重要一环。

而且也据此生了个心思,既然大明,尤其是江南地区,有如此好的文化氛围,识字人口也不只局限为读书识字,不少贩夫走卒、商旅伙计,都能识得不少字,所以自己完全可以办一个官方报刊啊,用来反应社会舆论,或是给文化交流和可能到来的思想启蒙提供平台,还能借此将自己的意志越过层层官僚,直接传达给普通百姓。

可若是自己亲自办吧,好像有点降身份了,也没这个精力打理,但若是交给其他人,又都不太放心,自己身边这些文官,大多都是士大夫出身,要他们花团锦簇的写封圣旨还行,要弄出能让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东西……实在为难了。

于是乎,朱由榔就想起了后世印象深刻的一个人名——金圣叹。

这家伙好像此时还在世吧?金圣叹是明末杰出的通俗文学家、评论家,还被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们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再适合不过了。

可一问,这大明朝却是没听说过有个叫金圣叹的人,最后还是方以智左思右想,言道有个闻名江南的“狂士”金采,和陛下要找的那个人比较相似,朱由榔这才想起,金圣叹是明亡以后才改的名字,此时应该就叫金采。

便让翰林院将其征辟过来,作为报刊的第一任主编,至于这个报刊嘛,就叫做《启民报》,启民这两个字是有寓意在的,自古以来,封建统治者都喜欢“愚民”、“驭民”,巴不得老百姓一辈子种田耕地,“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朱由榔却表明了态度,这个报刊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启民智,就是为了文化普及,就是面向群众,提高百姓的眼界。

之所以交给翰林院,也有日后借此发展科普事业的打算在,实验室里的科学成果必须要走向大众,才能成为全民族的财富。

金采和朱由榔的见面非常愉快,朱由榔开心地发现,对方不仅是在能力上胜任这个任务,而且在立场上,和自己也能称为“同志”,出身寒微的金采,对于士绅集团对文化传播的垄断,本就深恶痛绝,知道天子的意图后,原本就作为“通俗文学和白话文先驱者”的金采,自然愿意倾力相助。

朱由榔从内帑里拿出三万两作为本金,让中书科出面,成立了一家“启民书社”作为出版机构,皇后王芷对此也很感兴趣,这产业本来就是属于皇室资产,朱由榔干脆交给皇后打理,无需管具体事务,自家老婆管账就行。

金采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兼《启民报》主编,连夜钻研,却是打算剑走偏锋。

朱由榔给他的任务是四个,其一,搞好文化普及,其二,可以给朝廷传达信息,其三,给日后的思想辩论提供平台,其四,宣传民族主义,引导舆论方向。

但要完成任务,首先得让报纸有人看,与很多人印象中不同,报纸这玩意,明朝早就有了。

更准确的说,宋朝就有了,到了明朝,更是风靡各个大城市。

这里说的可不是官方邸报哦,而是正儿八经的民办小报,明中期以后,北京就出现了许多报社,如公慎堂、荣禄堂、聚升、聚恒等等,它们发行的报纸一般称为“京报”。

只不过这些报纸,主要读者聚焦在士子、官员身上,内容也大多是些官场秘闻、花边消息之类。

所以金圣叹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打响名头,争取读者。

首先是控制成本,选取最差的,勉强能够印刷的草纸作为原料,利用活字技术刊印,从器具、油墨、纸张、人工,一份报纸只有三四张,还不用装订,成本最多四文钱,朱由榔表示就定价四文,不亏本就行,至于盈利扩大规模,难道报纸是靠价格赚钱吗?先打出名头,然后招广告啊!

就这一点,便直接战胜了市面上绝大多数出版物,一个发行量空前的官方刊物呼之欲出。

金采充分运用了自己多年浸淫通俗文学的功底,带着两三个翰林院同样精通此道的文人,开始奋笔疾书。

第一版《启民报》,既没有刊登什么朝廷政策,也没有搞科学普及,而是连载小说。

他亲自捉笔,写了一本《皇明忠烈传》,在报纸上连载,一次一个章回,写得便是朱由榔登基以来,麾下文武抗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