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外只略略点缀了几株花草,几分雅致的小院,明显不同于一般庄户人家。
第二进,东正房是祖父母起居室。西正房是祖父小书房,这里比第一进明显风格有变。
高墙边几棵枣树香椿,靠窗有好几丛长势良好,果实累累的樱桃,剩下大片种着规整整齐的一畦畦的各种蔬菜。
西边有口井,井边有锤衣石。
几棵树间拉着绳子,晾着不少衣服。
这完全是赵老太太的风格。
话说周老太爷,作为一家之主,却不能主宰此院风格,也是有渊源滴。
赵老太太的娘家,是几十里外一富户,她虽识字不多,却本性精明能干。
又因她父亲去的早,为了护住弱母幼弟,她的性情更多了几分泼辣。
这个时代有这种本领的姑娘,不止不抢手那么轻松。
这样的名声一出,婚姻本成难题。
谁知周家太爷正发愁自己的独子读书虽好,性情却过于良善耿直,还有些不通俗物。
当他听闻赵家女之名,几番打听,知其本性极好、明理能干,正好适合姝眉祖父这款。
于是乎良缘既成,夫妻格局也定。
夫妻果然相得益彰。
再加上在开枝散叶、子孙争气这方面,尤其让太爷夫妇死也瞑目。
故在周老太爷夫妇相继去世后,这个家隐形的一家之主,其实是精明能干、略带强势的老夫人赵氏。
赵老太太因故未能由自己挑选长媳,三儿媳就必须要亲自决定了。
最后选了近得几乎对门的王家为亲家。
一则王氏曾经是她手帕交的女儿,乖巧听话知根知底,
二则亲家王家是出了名的出贤惠媳妇。
赵老太太不知,她三儿子在未定亲前,因乡下男女大防不很严重,偶然见过王氏的。
对这个温柔娇俏、文静袅娜、不似北方乡下丫头的女孩子,心里就已经很有点意思了,基于礼法和修养没敢表露而已。
那知天从人愿,三爷简直惊喜欲狂。
于是乎又成就了一对良缘。
只是在这个时代,在赵氏这样重规矩的婆母手下讨生活,王氏虽不至于被苛待,但也肯定不很轻松。
饶是赵老太太对姝眉很好,但是看到娘亲王氏,每天在祖母面前,虽不至于战战兢兢,但也是小心翼翼辛苦的服侍。
尤其在全家一起吃饭时,娘亲不仅不能上桌一起吃,还得伺候婆母。
等大家都吃完饭,她才能吃剩下的。
这让曾经生活在现代,男女平等理念根深蒂固的姝眉很是不舒服。
她曾私下含蓄的为娘亲呼不平。
当时王氏爱怜的摸着她的头,细语温柔:“别说这本是孝道,就冲你祖母生了你爹爹,(此处语气更添柔情)我也该好好孝顺她。只要你爹知道我的辛苦、我的好,我就知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