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 77 章 柒拾柒(1 / 2)

入戏 妄鸦 8932 字 1个月前

【7月4日晴】

回到戏内后,伶娘的身体重新从虚幻恢复成实体。

问青守了一天一夜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万幸的是,因为从原本的剧情线上离开,问青终于得以将许多戏外的事情告诉伶娘,两人互诉衷肠,又免不了一阵抱头痛哭。

多年长跑,总算是有了结果。望着他们,我打心底里感到欣慰。

问青果然是个闲不住的,刚脱离危险,就吵着闹着要我主持他们的婚礼。

“不是,这种事情,总该在更多人的场合吧?”

“伶娘无父无母,我也只有姐姐你一个亲人。况且我也没法同太多人说哇,前段时间我和几个朋友提了一嘴,他们还当我在说相声呢。”

“好吧好吧。”

于是在天地和荒野的见证下,我主持了柳问青和伶娘在戏内的婚礼。

历经磨难,他们总算牵住彼此的手,走到彼此的身边。

但眼下又有了新的问题。

千年前的戏内世界,那时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庆国都还未能建立,诸侯国角逐,天下混乱。为了躲避战乱,问青只能带着伶娘一起踏上旅途,去到远离战火的地方。

“放心吧,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未来一切都会好的。”

这也是我埋藏在心底,由衷希望的话。

......

或许是柳文燕一语成谶,这篇日记过后的几年里,所记载的内容都十分平和。

柳问青带着伶娘一起,几度辗转,最终凭借着对未来剧情的探知,避开了战火袭击的地区,在戏内世界找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定居。

按照设定,数千年前的戏内世界还没有戏曲的存在,戏舞是从祈神舞之中衍生而出的舞蹈,所以伶娘的舞和柳问青的唱戏被戏内古人们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献给神的舞乐。

千年前,能够接触到祈神舞的人只有各个国家出身高贵的皇亲国戚。

于是小山村热情地欢迎了他们,尊称二人为祭司,并且将村里代代相传的神祠和一块上好土地转交给夫妻二人打理。

这个时代的神职人员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平日倒也没有杂事纷扰。两人在这里定居下来,自己耕作,过着不羡鸳鸯不羡仙的美好生活。

直到三年后的一天。

【2月9日晴】

今晚唱完戏后,问青迫不及待地找到了我。

他满脸喜色:“姐姐,伶娘有喜了!”

我愣了一下,连忙恭喜道贺。

虽然嘴上不说,但我清楚,这些年,因为那个强行出戏而没能保住的孩子,他们夫妻二人心中到底有愧。再加上那次的鲁莽决定,伶娘伤到了身体的根基,调理了好几年才缓过神来。

时隔多年再次怀上,这个孩子对他们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为了分享这个好消息,我再次同问青一起入戏。

伶娘正坐在屋内的躺椅上,见到我们,当即露出温婉的笑容,刚想起身,却被问青一把按下。

“不必不必,如今还是少走动为妙。”

看着问青紧张的神色,我实在没忍住,照着他后脑勺来了一巴掌:“一边去,这才几个月呢,别整得伶娘跟个玻璃娃娃似的。”

“说起来,你们有想好孩子的名字吗?”

伶娘点点头,提笔在纸上写下“晴之”和“沐之”两个字。

“伶娘的意思是,是女孩,就叫晴之,如果是男孩,就叫沐之。”问青在一旁代为解答,顺带补上一句:“臭小子有什么好,我就想要个可爱的女孩儿。”

“要是女孩,我一定把她从小宠到大,要星星摘星星要月亮摘月亮。要是男孩......”

“三岁扎马步,五岁吊嗓子,你受过的苦,一定要让你儿子也尝尝是吧?”

“对对对!还是老姐懂我!”

“......”

【9月14日阴】

安安稳稳度过几个月后,伶娘和问青的孩子出生了。

仿佛被上天眷顾,这次一切都很顺利。从生产开始到分娩结束,听见产房里传来嘹亮的啼哭,问青连忙冲了进去。

“是个女孩!”他笨手笨脚地从接生婆手中抱住那个小小的女婴,一脸傻笑。

望着襁褓里那张小小的红红的脸,不知不觉中,我脸上也挂上了一样的笑容。

真好,我也有小侄女了。

晴之,晴之。真是个好听的名字,以后一定是位美人。

......

看到这里,结果已然水落石出。

原晴之深吸一口气,只觉得大脑嗡嗡的,一切都是如此不可思议。

“所以,伶娘真的是我的......母亲?”她低声,喃喃自语。

从这个角度来说,玲珑骰子为什么会消失,也得到了充分的解释。

毕竟伶娘是戏中人,她的遗物自然也会是戏内的东西,能在《邪祟》和《诡宅》里留存,只不过因为骰子还不存在于那个时间点罢了。

而伶娘为何会在《戏楼》中忽然失踪,也在柳文燕的日记中得到了解释。

霎时间,这次进入《戏楼》后遇见的异常一点一点串起,最终汇聚成结果。

“但是为什么......”

既然父亲成功了,最后却还会遭到那样的结局?

原晴之知道,这本日记后边,一定不会如同柳文燕所写的那样,是幸福完美的结局。

可她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再往后翻页时,却惊讶地发现,后边的纸页仿佛被什么东西燎过一般,不仅把上面本就因为时隔多年变得不太明显的字烧没了,还在上面留下了焦黑的痕迹。

“林妈,这是怎么回事?!”

她一连翻了几页,发现后边的日记本全部都是这样的情况。不由得抬头发问。

老人提起灯笼,皱着眉在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