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分卷阅读580(1 / 2)

有人攀上舷梯。一阵轻风似的跑近,那脚步声极其耳熟。

“我这不是来了?”有人笑吟吟地道,“我的东西呢?还我。”

满船人变成木雕。李俊骤然转身,身边的海风化为火,在惊涛骇浪里灼灼燃烧。

“神医安道全炮制新药,需要上好的犀角。”一个红衣姑娘跃上甲板,指间夹着三张最新版军功券,笑靥如花,“我就来跑个腿。愣着干什么?起风啦。”

(全文完)

第301章

《康桥中国史·宋代史下卷》(节选)

※乡约

最早的《乡约》起源和具体社会背景仍然充满神秘, 无法确切考证。然而,它无疑充当了统一封建王朝帝国法律的替代品。在乡约中,百姓对帝国的义务——主要是苦役和赋税——被大幅度地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相互劝诫,在必要时相互合作、相互帮助。遵守经济、社会、治安方面的法律, 摆脱了君主控制民众和精英谋取私利的阴影, 变得更加精简和真诚。

中国最早有记载的书面乡约很可能起源于山东省济州附近的梁山山脉附近。一群逃避王朝追捕的不法之徒组成聚落,并影响周围的村庄(注:普遍认为, 这些人的事迹便是中国古典小说《草莽英雄传》的原型,虽然后者的描述多有夸张, 不可当做史料参考)为了摆脱王朝法律的束缚, 有人提出了《乡约》, 逐渐演变成一种带有反抗精神的自治形式。梁山团伙成员裴和吴对此贡献良多。

当然, 即便是出自百姓之手的《乡约》, 其执行过程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动用暴力。梁山武装集团充当了暴力的执行者。但幸运的是, 这个集团内部有着相当成熟的纠错机制, 以及去中心化的领导方式, 避免暴力被滥用,从而确保了百姓对《乡约》的服从和信任。

诚然,由于《乡约》的缔造者多为文化素养不高的平民, 他们在政治与经济理论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因此《乡约》的初版条款并不够严谨, 时常面临难以实施的困境。然而,正是在不断的试错与摸索中,《乡约》得以逐步完善, 而民众也对此表示理解和接受。这种灵活性和适应性,与中央集权帝国中一项政令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且一旦颁布就难以修改的僵化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乡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 民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得这一地方性的自治规章得以逐步成熟和完善。

在《乡约》制度后期,豪强拥有的土地被严格限制,从而保障了在一定程度下的社会劳动的公平分配。一些学者认为,乡约的发展对宋朝晚期的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它帮助普通人摆脱了统治阶级的控制,减少了权力滥用和不公正的情况,同时为解决争端、维护社区秩序和自我纠正提供了另一种法律制度。这种基于共识和相互帮助的自治形式贯穿了此后数个世纪的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