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 92 章(1 / 2)

四爷现在最缺的是人,能干得了活,且愿意不打折扣老老实实干活的人。

“朕答应让你刑部,可不是你跟着老九在那儿混日子的。”

自从他的八阿哥去了刑部,老九是勤快了,在朝廷封印前,该值守的日子,每天都会待足一个上午,不迟到不早退,他都不记得老九什么时候去衙门这么勤勉过。

但也仅此而已,人是去了,去衙门教八阿哥外邦语了,正经差事根本没办。

“九叔的长处在经济上,不在刑部,而且年底刑部整理案宗,事务繁多,我和九叔对此不了解,也怕贸然插手会给大人们添乱。”八阿哥认真解释道。

四爷实在没忍住,“他在刑部待了少说有十年了,十年对刑部差事还不了解,这些年全吃白饭了。”

贝子的爵位虽然不高,但每年也领着朝廷一千三百两白银和一千三百斛禄米,这些年都白领了。

八阿哥没为九叔辩解,虽然是由种种原因才导致了九叔过去在刑部混日子,但比过去更重要的是现在,九叔可是打算做个孝子的,也给了他代表九叔跟阿玛‘交涉’的权力。

“阿玛放心,九叔已经决定痛改前非了,从明日起便在府中研读《大清律》,等朝廷开印后,您可以让刑部的两位尚书亲自考校。”

明日他就带整套的《大清律》去九叔府上,不管是做宗室,还是做生意,都应该了解通读当朝的律法。

四爷自是乐得让老九吃一遍学习的苦。

“他是该好好学学《大清律》了,他在刑部,只学《大清律》是不够的,康熙十九年通行的《刑部现行则例》也加上,朕会让刑部尚书每隔一个月考校一次,直至他能背下来为止。”

今年背一次,明后年再背新的,今年他准备让人对《大清律》进行逐年考证,重加编辑,也就是说,大概明后年,《大清律》会出一版新的。

“儿臣一定监督九叔好好研读背诵。”

四爷看着儿子大言不惭,还真把老九当成好说话的叔父了。

“朕等着。”

“皇阿玛可还有别的事儿让九叔去办,您尽管吩咐,便是九叔办不成,也会让八叔和十叔去办的。”

四爷这回是真感到诧异了。

八阿哥没有卖关子,直接道:“九叔是个孝子,如今宜太妃在宫中住的不太宽敞,九叔想着他和五叔能接宜太妃出宫奉养。但这些年九叔对朝廷无甚功劳,以至于没有脸面向皇阿玛开口,所以托儿臣问问,皇阿玛能不能给九叔一个立功的机会,也好全了他的孝心。”

四爷皱起眉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打。

“朕去年十二月,曾谕令全面清理钱粮,除陕西省因用兵外,限期三年,各省督抚对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刚刚朕已经收到了第一批的稽查结果。”

“老九想立功,朕可以给他这个机会。由他照着名单去全国处理这些人。”

八阿哥明知故问:“如何处理?

皇阿玛整治贪腐之风的决心和力度不是一般的大,在原本的剧情中,就因此被八叔等人利用此事聚拢官员,往皇阿玛身上泼脏水,

“亏空官员立刻革职追赃,不得留任,拘押审查,封其家产,其子若有入仕者,立刻解职,唯有补足亏空,才能复职。

另,失察上级也要分赔,严重失察者当重惩。

名单之上已经注明了惩戒和应补的亏空银两,老九只要负责照着名单抓人抄家追缴赃银即可。”

说白了,就是做一把刀,还是被控制着的刀。

八阿哥替九叔应下,“儿臣相信九叔会是一柄砍向贪官污吏的利剑。”

这差事九叔倒真的很有优势。

论搜银子查产业,有几个官员能强过九叔。

而且九叔虽然生意多,但跟朝中官员打交道的时候并不多,九叔连刑部都不怎么去,真正在官员当中混得开是八叔。

都没打过几次交道,九叔便是再讲义气,这义气也用不上。

“敢问皇阿玛,九叔出京大概要按照多少时日准备行李?”

在原本的剧情中,皇阿玛原计划三年完成的清查亏空,实际上却用了足足七年的时间。

皇阿玛应该不至于把人一扔就是三年或七年吧。

“第一批的名单完成,就能回来,多少时日得看老九的动作快慢,这差事若能办得让朕满意,朕便全了他的孝心。”

就看老八愿不愿意成全老九的孝心了。

“儿臣想——”

“你不想。”四爷打断儿子的话,“好好在刑部待着,那《大清律》和《刑部现行则例》不止老九要读,你也抓紧时间好好看看,刑部的案宗也要看,过段时间和大学士朱轼一起做总裁官,考证编辑律令。”

兔子急了尚且会咬人,更何况陷入绝境的官员呢。

这差事老九能去,但八阿哥不行,哪怕十个虚胖的老九加起来也未必打得过一个八阿哥。

好吧,不去就不去,八阿哥也不强求,这本来就是个给八叔表立场和态度的机会,他作为皇阿玛的儿子,不去也好。只是……

“此行危险重重,儿臣以为九叔至少要带上五个牛录,才能确保差事顺利,当然如果是满军旗的牛录,三个就够了。”

“他是去处理贪官污吏,不是去打仗。”四爷有些吃味的道。

好家伙,五个牛录,一千多人,再加上贝子府的几十护兵马甲,这一路上光嚼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九叔这些年养尊处优,现在骑马都费劲,万一遇到危险,人少了,儿臣担心他应付不了,而且用人也不是白用的,儿臣以为九叔应该是愿意出个几万两来保护自己的。”

跟命比起来,钱算什么,九叔最多的就是钱了。

几万两,四爷思忖着,上三旗的牛录不能轻动,更别说派出京城了,但当年他初封贝勒时,下旗到镶白旗,分到五个牛录,后来陆陆续续又补上六个,这些却是可以调

出几个来。

“一个牛录,三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