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 82 章 汉武帝11(2 / 2)

“萧相国为了鼓励百姓开荒,真是用心良苦啊!”

刘邦妆模作样的说了一句。

吕后也懒得拆穿他。

【好了,到了现在汉文帝时代,不收田税了,好日子来了!问,谁获益最大?

是那些开荒自耕农的后代么?

当然不是,是阡陌连接的功臣集团贵族啊!

因为田税这个东西,跟那些没有自己土地的佃农、贫民没关系。不收田税,真正收益的是那些有田之人,而且越是田地多的人,收益就越大,他们累积的财富就越多,再加上这些人基本都属于有权有势的阶级,就更有能力去兼并那些被开垦好的熟田。

理由都是现成的——我爵位名下的田土额度没满啊,凭什么不能划给我?】

【所以文景之治虽然休养生息,释放民间活力,但也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那就是加剧了土地兼并,拉大了贫富差距,社会矛盾开始显露出来。

这就是武帝刚亲政时接手的局面。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

有的人可能会说,下令抑制兼并打击豪强不就行了?

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

比如我从军立功得到了一个中等爵位,虽然再朝廷里排不上号,但是国家安定后安排我回家当了地方官——这在没有制度性科举、没有形成文官阶级之前时很常见的做法。

这样我在老家就既是贵族又是官员,可以先把好的土地分给自己。同时我家的亲戚朋友开始从商做生意,我利用手里的权势充当保护伞,把生意做大做强,成了当地首富。

有权有钱有人脉有资源,我家就是当地赫赫有名的豪强。现在我作为地方官员收到皇帝老儿的诏令,说要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

我一看,这不就是打击我自己?吃进去的怎么可能再吐出来,那都是我早年打仗换来的,我为大汉立过功,我为大汉流过血!

大家看到了吧,所以很多事情不是一纸诏令就能解决的,天下是活人,不是游戏的npc。

那么汉武帝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刘邦有点萎靡,他感觉这一大段都是仙子在阴阳怪气。

听到好曾孙,他来了精神。

他真的很想知道,曾孙到底怎么搞钱的,毕竟现在的大汉,穷的不行。

【汉武帝表示:朕会平等的创死所有人,大家一起返贫再重新分配发展不就好了?】

……

不是搞钱么?怎么还返贫了……

等等,不会是把天下刮地三尺吧?

这这这,这是要学暴秦么!

【天下谁的田产财富最多?自然是宗亲诸侯和功臣勋贵。

诸侯王就不说了,国中之国。而功臣勋贵看似没有军权行政权,只能收食邑赋税,但侯国封地里山川林泽和矿产盐场都是他们的,朝廷也摸不到,损失很大。

不解决这两个庞然大物,光搜刮小民的油水能刮出多少来。

针对第一点,汉武帝重磅推出了亲情套餐——推恩令。】

朱元璋眼角一抽。

前几天他问刘伯温对诸子封爵怎么看,刘伯温就拿出了一套类似推恩令的方案。他的儿子自然是亲王,孙辈的各亲王嫡长子降等为郡王,其余子为辅国公。以此类推,五代之后,放为普通宗室,不再领朝廷禄米,但是可任其经商读书。

朱元璋知道,这是刘伯温结合之前天幕所言,拿出的比较合理的方案。

但他还没有下定决心颁布实行。

因为,那个抢了标儿皇位的“燕藩”,他还不知道是谁。

虽然当初他是想把老四封在燕地的,但到底不能确定,怕冤枉了孩子。

【自从刘邦打击异姓王,换成自家子侄之后,历代执政者都在代表皇室大宗这一脉,不遗余力的打击外藩诸侯,毕竟哪个皇帝也不能忍受整个国家里还有十几个国中之国。具体过程前面都有,这里就不再赘述。总之到了汉武帝刚继位的时候,外藩的势力已经大减,大的诸侯国不过一郡之地

,小的只有几个县。

刘彻表示,还不够,要加大力度。】

【公元前127年,刘彻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正式推出“推恩令”。这推恩令可以看做是文帝当初把齐国一分为七的进化版本。它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

重点在于,这些推恩分封出来的子弟,并不是王,而是列侯,封国是和那些功臣一样的侯国。

而根据汉制,侯国受所在地的郡管辖,并不是国中之国。

要是评选“千古无解的阳谋”的话,推恩令应该名列前茅。】

刘邦一琢磨,立马就懂了这其中的妙处,连连称赞。

不愧是他的好曾孙啊!

【对于诸侯王的次子庶子来说,虽然这侯国地方不大权力不多,但相比以往那种嫡长子继承全部,其他人屁都没有的状态,已经是天差地别了。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主动维护支持这项政策,逼得诸侯王不得不妥协。

然后眼睁睁的看着本就不大的王国越分越小。原来属于自己的领地都变成了中央的地盘,自己的子孙后代只能吃食邑税租。

此消彼长之下,到了后来汉郡占天下十之八九,而诸侯国呢?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

之后,汉武帝有颁布了两套相关的法令,左官律和附益法。规定曾仕王国官吏者不得在中央任职,且禁止朝臣交结诸侯、为其谋利。

至此,诸侯王权势、封地愈益缩减,名存实亡,再没有搞事的能力了。】

和朱元璋总担心儿孙后代不同,刘老三的心肠就硬的多。

对于后代互相攻伐之类的,刘老三表示理解,因为他盛怒之下还一口气撸了哥哥的王爵呢。

只要这天下还是他老刘家的,还是他刘邦的子孙在当皇帝,就问题不大。

【解决了宗室诸侯,下一步就是功臣勋贵了。

汉武帝同样也没有大开杀戒,而是再一次借用了自己的爷爷,文帝的智慧。

汉文帝时规定,诸侯王和列侯来长安祭祀时,要用上等黄金买朝廷的酒,再去祭祀,称为“酎金”。

但要是你这黄金缺斤少两,成色不好,那就是对祖宗大不敬,要受到惩罚。

汉武帝就打上了这个主意。】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搞了一出政策扩大化的“酎金夺爵”,共有106个列侯因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被废除爵位,封国除名。

这106个人里,甚至包括武帝自己提拔封赏的一些列侯,比如卫青那两个因父亲军功而再襁褓被荫封列侯的小儿子,卫登和卫不疑。

当时的丞相赵周也以知情不举的罪名下狱,被迫自杀。

此事之后,但只能“衣食税租”,不得过问封国的政事,封土而不治民。】

嗯……有魄力。

一百零留六个,真狠呐。

看天幕提起卫青的两个儿子即将被夺爵,刘彻脸上有点挂不住。

但是卫青很从容的表示:“臣这几个小儿,与国无半分功劳,忝居列侯,德不配位,本就十分不当。陛下此为圣明之举。”

刘彻欣慰的点点头,然后赏赐了几样珍宝。

【打击了宗室和列侯之后,汉武帝极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地方上有了松动。刘彻趁热打铁,推出了新的官职——刺史。

汉武帝设立的这个刺史制度,相当于明朝的十三道监察御史,是从六个方面来监察、考核地方官员,由中央派遣,垂直管理。

这六条问事包括:一是豪强占田超过了限制数量,恃强凌弱;二是郡守不遵守诏令,欺压百姓,贪污腐败;三是郡守审判案件不体恤百姓,随意赏罚;四是选拔任命官吏不公平,斥贤任奸;五是郡守包庇胡作非为的子弟;六是郡守地方豪强互相勾结,损害国家利益。

可以看出,刺史的权能很大,监管的也很全面。

汉武帝就是通过这些刺史,来了解地方的详情,而不再任由外朝官员欺上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