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 31 章 明末农民起义8(2 / 2)

朱棣:………

他不服,他和自己的徐皇后才是真正的神仙伴侣好吧。

[反正成化帝十八岁继位,第二年万贵妃就怀孕生了皇长子,可惜十个月就夭折了。生这个孩子时万贵妃已经是高龄产妇,此后再难有孕,因此陆陆续续有其他孩子出生--毕竟朱见深不是汉成帝,他是个出色的皇帝。

成化二十年,万贵妃薨逝,朱见深伤心至极,半晌说了一句:贞儿已去,我也不久诶。

几个月后,明宪宗朱见深忧思成疾而驾崩,享年四十一。]

李世民听到这里也黯然神伤,他想起了他的观音婢,已经离开他七年了。

这两年他自觉身体也有些不好,但他心中还有一个夙愿未了,等亲征高句丽回来,或许他和观音婢的重逢就不远了。

[爱卿很感人,朱见深的政绩很不错。

前面说过,朱祁镇时,明朝失去了对河套的控制权,竟然放任鞑靼个首领在那里打内战。朱见深继位后,大臣上奏实行“剿套?()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政

() 策。就是在探知河套地区的蒙古部众详情后,选派精兵迅速出击,剿灭他们的有生力量。

朱见深欣然同意。

于是在经过几次小规模的剿套行动后,终于在成化九年,打出了“红盐池之捷()”,一举端了蒙古在河套的老巢,成功收复河套。]

朱元璋终于笑了一小下,心里夸赞道:好孩子,这才是咱老朱家的种。

[但是遗憾的是,朱见深打下来后并没有稳定后续的治理工作,没有向河套地区移民实边。]

朱元璋:又夸早了是吧?!

移民实边……确实很重要。但对于他现在来说,难度也不小。因为北方这四百年来几乎战乱不断,没过过几天安生日子,尤其是刚刚经过的元末乱世,基本十室九空。

更何况南北割裂这么久,他连鼓励南方无地百姓来北面都不顺利,更何况是河套地区?

除非……兴大案,强制流放……

[因为朱见深没有加强后续治理,所以来去如风的蒙古牧民依旧瞧瞧跑来放牧。

他死后,他儿子弘治皇帝延续了“剿套?[()]?『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政策,结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军队腐败堕落问题日益严重,战斗力比成化时低了一大截。]

[除了卫所制进一步崩溃,这其中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也是大明溃败的一脚猛列的油门--开中法。]

嗯?朱元璋抬起了头,十分疑惑。

这政策咋了,他为了这次北伐刚颁布实行的,他觉得十分特别的好啊。

[原本在洪武年,因山西等边地需要大量军粮,于是朝廷发布命令,让盐商运输粮食到边疆,然后换取盐引,再用盐引领盐运销到指定地区。

这样一来,运输粮食的路费和损耗都是盐商来承担。而盐商为了缩短距离会定居在边镇,雇佣劳动力来开垦田地,就近生产粮食,使得边镇繁荣起来,朝廷负担便小。其后还陆续出了一些相似的政策,都是指定商人运输或易物,来换取各种凭证。

本来是个良策。]

秦始皇:咦?盐居然是国家专卖么?

听上去是个好方法。

[但是,随着大明内部承平日久,皇室、宦官、勋贵、官绅们纷纷当起了蛀虫,都伸出手来掏大明的老底。尤其是盐业,乃天下皆知的暴利,盐引的倒卖更是大行其道,严重破坏了这项政策,边镇收不到足够的粮食,国家还得倒贴钱补充。

于是需要改革。]

朱元璋急了,吏治败坏就整顿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改革政策?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严禁倒卖盐引,恢复到国初的状态。但插手的捞钱的太多了,弘治不是那种强势的铁血皇帝,反而是文官集团喜欢的那种仁君明主。]

完蛋,朱元璋心里默默叹了一口气,听着不像好话。

[于是当时的户部尚书叶淇上奏,取消边镇运输粮食,让商人直接给户部交钱买盐引。

这样一来,朝廷一下能收到一二百万两的银子来缓解财政。但代价就是,朝廷要自己给边军运粮。

而且如此一来,商人纷纷回到内地繁华之所,边镇的屯田和人口都锐减。

很不划算的一笔账,让边镇更穷,战斗力更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