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 142 章 番外:兴明(1 / 2)

虽然被摆了一道,但新帝封赏全朝的时候,还是把太师之位给了司徒桓。

司徒桓不算崔冶的亲信,与各方势力也都平衡,让他做太师,所有人都心悦诚服。

额,几乎所有人都心悦诚服,得知死对头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闫相公回到家以后,病了三天,没有当场在崇政殿哭出来,已经是他心性强大的证明了。

……

原来的左相成为太师,右相不动,但为了让他心情好一点,也是为了安抚右相一派的人,崔冶封闫顺英为一品太傅,太傅是教养太子的,能把一国储君交给他,这说明了帝王对其的信赖和爱重。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最起码在天寿帝折腾过以后,太傅的职位就远远不如太师,目前朝中也没有皇子和太子,所以,这就只是一个纯粹的荣誉职称了。

除此之外,孟旧玉升为新的左相,姜放则变成了新的参知政事,尚西关死了,骁骑大将军的位子空了出来,但武将的官职并非一定要有人担着,等有功劳了再封赏,更能服众。

耿文锦依然做他的枢密院老大,不过为了给他分权,崔冶又拎了几个文官过去,给他当副手,耿文锦自然知道崔冶的意思,但他又不能拒绝,只好就这么受了。

几位大佬都有各自的归宿,封完了他们,这才轮到孟昔昭。

之前崔冶把孟昔昭提成左散骑常侍,用的理由是他以前立过功,但这回这个理由用不了了,而崔冶也不想再找别的理由,他就是要升孟昔昭的官。

天寿帝没死的时候,他俩同进同出,孟昔昭甚至都搬东宫去了,彼时情况确实紧急,且内务忙碌,孟昔昭身为太子詹事,住在东宫,也算情有可原。

可天寿帝死了以后,他居然还住在东宫里!

国丧之中,太子是不能登基的,等到守孝二十七日以后,两位宰相带着百官前来相请,而且太子不能立刻答应,要先拒绝两次,做足了悲痛的模样,才能在第三次的时候,答应下来,开始登基大典。

而这二十七日的孝期当中,孟昔昭就这么堂而皇之的继续待在东宫当中,日日都能见到太子,要知道,连司徒桓和闫顺英都没这个待遇,孝期凡事从简,两位相公也是能不去见太子,就不去见太子,省得耽误了太子的孝心。

……

总之,他一个外臣,老待在东宫里不出来,让文武百官都感觉很微妙,身为古人,他们暂时还想不到那方面去,但有件事,他们已经确定了。

新帝……对于孟昔昭,真的是重视的不能再重视了。

所以今日的封赏,他们都知道,新帝肯定又要抬举孟昔昭,他们就是在心里琢磨,会把他升到哪去。

心里冒出一个又一个的猜测,等到秦非芒把圣旨上的内容念出来,他们才惊愕的抬头,然后齐刷刷的看向站在边缘的孟昔昭。

圣旨上说,要封孟昔昭为三司使。

三司使啊……

那可是正一品!!!

仅仅

在宰相和枢密使之下,连参知政事都要站他后边的三司使!!!

恍恍惚惚,曾经他们还想着,按照孟昔昭的升迁速度,说不得能超过邱肃明去,二十多岁就官拜一品,很好,如今他连二十岁大关都没迈过去,才十九岁,就已经是正一品了。

傲视全朝堂。

很显然,孟昔昭早就知道这个旨意了,他安安稳稳的站着,旁人震惊的看过来,他还会对人家谦虚的笑笑,仿佛他是个很客气的人。

而实际上呢?他不仅不客气,这个官职,是他找崔冶要来的。

原本按崔冶的意思,他觉得孟昔昭不喜欢太急功近利,所以是准备把他提成新的参知政事,父亲和儿子都做过一样的官职,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啊。

然而孟昔昭认为,他爹已经是左相了,他再来个副相,高调也不是这么个高调法,他以后是住在宫里了,不怕有人刺杀,但他怕有人给他爹下毒……

再说了,他从来都不耐烦处理一些琐事,府里的外包给了金珠银柳,宫里的就外包给崔冶,不如换掉,给他一个他觉得有挑战难度的。

这个原本被邱肃明占了好多年的官职,他觉得就挺好,当上三司使,他以后就能光明正大的动用资源、改换税制,而且有了空闲,他还能往外跑,看看外面的风景。

至于三司使比参知政事官职还高,只会让他们家变得更加高调……这时候他倒是不在乎了。

双标的明明白白。

大家就是再有意见,也不能今日提出来,只能默默的憋回去,而除了他们几人变动最大,剩下的,就都是小变动了,稍微的升个一级半级,根本引不起众人的注意。

官职的封赏结束之后,就是加封,这也是历来的老规矩了,新帝登基,要给老臣和功臣一点甜头,封个爵位什么的,展示一下自己有多大度。

崔冶没在这里做什么出格的事,都是按规矩来,年纪大的,封个金紫光禄大夫,年纪中的,就封个某某侯、某某伯。

因为有前面那一出,大家全都提着一口气,生怕听见皇帝把孟昔昭封成了某某国公,幸好,他还不至于偏心到如此地步。

但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崔冶的真实想法。

崔冶认为,皇后之位才配得上孟昔昭,除此以外,都是委屈他了。

奈何孟昔昭一听他这话,就把眼睛瞪的像铃铛,大有他要是敢这么做,他就在地上挖个坑,然后住进去再也不出来的意思,崔冶只好遗憾的作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