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288页(1 / 2)

要问什么地方能够最快了解一个地方、一个民族,那毫无疑问就是菜场。

摸清楚了对方的胃,自然很快就能摸清楚对方的人。

这么一晃荡,还真有人有了意料之外的发现,这个人便是被恭恭敬敬迎到琉球的前陕西布政使司秦简。

琉球这个地方地势极其坎坷,说八山一水一分田当真是一点都不为过,而这一分田总体来说也都掌握在中山王的手中,在这个地方,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吃到大米。……怪不得每次琉球的使者到了大明都拼命干饭,那架势宛如饿死鬼投胎一般,秦简还曾单纯得认为使者真的是饭量大,看来是他天真了。

秦简曾听闻有去琼州岛或是福建、山东公干的同僚抓紧时机暴风吸入各色海鲜,现在想起来,琉球使者当时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吧?

借着出使的机会抓紧时间一次吃到满足什么的,对于生于水稻主产区,又在小麦主产区工作的秦简来说,实在是有些不太能理解。

不过很快他就能体会到他们的感受了。

琉球的官员对于上国使者不可谓不尊重,各种好吃好喝好玩的都往使馆这里送,但这也挡不住的确没有这个条件啊。

冬季刚过了一小半,秦简就发现市面上再也见不到大米的痕迹了。

“去岁夏季多雨,水稻被淹死了不少……今年,今年实在是没有米了。”商户看着一身锦袍(其实是大明的工作服)的秦简讷讷道。

秦简是第一次听到水稻还能被淹死的,直到后来他跑了一次琉球国的田头,再一问,秦简才知道所谓的水稻被淹死是怎么回事。

这些琉球人居然没有开设泄水沟!

水稻虽然是从沼泽地走出去的农作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对于水的爱好也的确高于别的农作物,这是其生长特性,但这并不代表每时每刻它都要浸泡在水里。

在大明,农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控制稻田内的水量,通过控水来控制水道的生长速度,以防徒长。

而在稻谷收获前一个月更是会完全放干地中水,如此便可促进稻米的灌浆,同时,这么做也利于采割方便。

粮食的天敌是潮湿,如果在收割时候麦穗掉到地里还能捡起来,如果掉到水里,那就只能喂鱼了。

但琉球人则不,他们不知学了谁,听说田里放水可以促生产,便一门心思傻乎乎得照做,在水稻养殖的全程中不换水不放水,不去思考,只是照抄,如此粮食产量能高得上去才怪呢。

这一刻,秦简不由自主得感叹皇孙殿下是真有先见之明,他们这些地方官员虽不至于五谷不分,也有掌管农事之责,但让他们种田的确是外行人,幸好殿下塞了几册农书,成功挽救了他的形象。

无论到哪里,农业技术的改进都是最有力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