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 141 章 各行祖师ll(2 / 2)

南宋陶瓷贸易的兴盛,直接将海上丝绸之路,变成海上陶瓷之路】

长孙无忌仔细地打量着天幕

舆图,捊须颔首:“宋人倒也厉害,其销路比唐更胜。()”

李世民笑道:“若宋比前朝差,倒显得宋太过无能了。?[()]?『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程咬金瞥了眼天幕:“可不是无能?”

国土那般小还敢瞧不起他大唐,简直可笑!

【海上陶瓷之路上的窑厂瓷器,外销得最广泛的不是哥窑、定窑,而是今天的世界瓷都——德化窑。

德化窑作为民窑并不受南宋朝廷重视,但它烧制瓷器从壶到罐,再到各类粉盒、盘子等等,几乎包圆了家居瓷器种类;

到后期德化窑还专接海外定制,如东南亚佛教国的特定品:军持、百合花口瓶、各色执壶等等】

再次听到德化二字,景德镇众人非常不满,景德镇自创清澈似湖水的‘青白瓷’,深受朝廷上下海外贵族所喜,甚至被真宗陛下赐名景德。

古往今来哪个窑地有他们尊荣?

凭什么仙人不讲他们景德窑瓷?

他们不服!

与他们相反的是德化等地的窑工,再次听到神迹提及德化瓷器,顿时喜笑颜开,一中年窑工忍不住拍腿大笑:咱们德化观音土不比景德差,土粉不用添加其他原料,只需磨碎碾细,漂洗干净即可制坯成型。

咱们德化是制作白瓷的好地啊!”

他们望着天空上展出的一张张各种类型的瓷器图像,或许是因历时久远,图像上的瓷器看起来微显暗沉,但不妨碍德化窑工的激动。

“牡丹纹,牡丹纹!”那中年制器师看着熟悉的花纹,激动得涨红了脸,扯着嗓子大吼:“在下亲手定绘的牡丹纹!”

各位乡亲看到了吗?

那是在下亲手定绘的纹样,竟然被后人打捞了起来。

一时间众多制器师纷纷仰头寻找自己存在的影子,王侯将相能史书留名,他们身为浮萍庶民,打磨出的成品就是他们的留名。

哪怕后人并不知他们的名字,但有器传于后世,也不枉他们来世一遭。

【到明末清初时,德化窑更是专白瓷,以供西方所用。

德化窑特制的白瓷,直接满足了西方的审美及对华夏的想象,因此德化白瓷被西方叫为‘中国白’。

西方人进口中国白瓷,玩起二创游戏,如在白色上涂上各类颜色,又在白瓷上添加各类金属物件。

如在白瓷犀角杯上装上铰链把手,使其变成糖盆;

在瓷罐或瓶上加以装饰并镶上流、托和把手等附件,将其变成金属瓷壶等等;

那时的西方匠人——非常快乐!只要开动脑洞,就能化出各类组合】

秦始皇望着天幕贴出的西方再组合的瓷器,仅从图样上就能看出白色瓷器质滑腻如乳白,宛似象牙。

他下意识是摸了摸案上青铜酒樽,默不作声地放下手,釉水莹厚是何触感他不知,但他知此时的大秦与海外诸国庶民无异:都没用上光亮润泽的瓷器!

大秦与后世相比...秦始皇闭上眼,别比,再比更让人难

() 过!

【元朝时期沿海市舶司比宋更多,高达七个:泉州、广州、庆元(宁波)、上海、澉浦、温州、杭州,其中泉州是世界级的出口港,仅单个瓷器仓库就达1.2万平方米。

虽然元朝市舶司港口比历朝多,但元朝所制的御用青花瓷基本不外流,目前全世界元青花御瓷仅余千件,其价值几乎与汝窑相等。

究其原因,除了皇家专用外,青花瓷用料工本太过昂贵,色料必须用瓷器、丝绸、茶叶交换中亚苏麻离青料,才能烧出亮丽幽蓝的青花瓷。

而民窑所制的青花瓷色料主要是国产,因此其颜色暗于御制,而明青花官窑则采用新疆回青色料,烧制出的青花瓷蓝色偏紫,与元青花有所不同。

加上瓷器存量关系,目前元青花瓷拍卖价要比明青花瓷更为昂贵。

天幕好奇:【不知柴窑瓷器和元青花成本谁更昂贵?】

哪类瓷器更值钱李隆基不知,但他能确认的是青花不受唐喜爱。

原因很简单,青花瓷不符合大唐审美!

他在御座里撑头点评:宋瓷太过含蓄内敛,青花太过单调,还是他大唐器物更为鲜明丰富...唔,让人按宋法唐彩烧制,不知会何等惊艳?

明.民间

而明民间窑厂却是满心不服,他们青花瓷所用钻料,皆从云南运转而来,其料虽不如苏麻青离,但他所购色料价格亦是不菲,一石石矿(102斤)值银42两,每石得色料52.5斤,算下来一斤色料约同一旦大米。

最重要的是朝廷不允许民间用海外色料啊!

如此一来其质怎么比得上官窑?

【青花瓷之所以能在元盛行,是因元贯穿东西,其文化受中亚影响,元廷统治者偏向白蓝之色,甚至连宫殿也要以蓝白为主,如元朝兴圣殿、延华阁就大量采用白瓷瓦、蓝色琉璃瓦做殿顶。

同时中亚等地因伊思兰教盛行,波斯、阿拉伯人形成白衣为吉,青衣为丧服的民俗,让青花瓷大行中东等地,甚至在葬礼仪中陶瓷器具非青花瓷不用。

所以如今全球出土的元外销瓷能看出:东南亚以青瓷为主,而伊思兰地区以元青花瓷为主。

这也是为何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能以2.3亿人民币拍出的原因:外销瓷以海外审美为主,而国内青花瓷色料不及官窑,制出颜色亮丽不足。

而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是当时少有的华夏历史人物定制品,因此才独显价值】

忽必烈没心情听长生天讲述大元尚色,他按不住心中烦躁,一拳打在桌上,将桌上御制青瓷茶壶给震落在地,摔了个粉碎。

大元…大元国祚不长!

长生天虽蔽明太祖名讳,但他从天幕语数中推出大元国祚传代!

柴窑瓷因存世短被历代文人推崇,汝窑开窑少被捧至天价,那元青花瓷呢?

全世界仅余千件!

他大元御瓷在稀少也不会仅余千

件传世,唯一能解释的是他大元国祚有限!

忽必烈眼眸晦暗地望着天幕:长生天,你虔诚的子民求你指出大元生路!

【明朝时外销瓷器达到巅峰,但海外贸易需求和明廷政治需求却是截然相反,明廷贸易承元制,禁民间海上贸易,诸国只能以朝贡之名行贸易之事。

所以明贸易中政治意义高于经济意义,而对海外诸国而言,经济意义高于政治意义,政治管辖经济的下场只能是:明廷关海禁!

明廷开海禁!

明廷关海禁!

...

总之宣德(朱瞻基)之后,明廷的朝贡贸易就开始萎缩,到万历时期官窑囤积一堆次等官窑瓷器无法处置。

发展到最后朝廷甚至想把次等官窑发给官员当俸禄。

来来来,领工资了,各位官员你们看这盘子像不像后人老板画的饼?是不是看起来很有饱腹感?

可惜明朝官员不想吃盘子饼,只想要正经俸禄,最后作罢!

朝廷想保持政治意义,但官员、沿海贾商不愿啊,当时明青花白瓷交易价格多少?

盘:五百贯/个;

碗:一百贯/个;

瓶:五百贯/个;

而豆青瓷器价格呢?

盘:一百五十贯/个;

碗:一百贯/个;

瓶:每个一百五十贯/个;

这是什么?

钱啊!

白花花的钱放在眼前,就算你朝廷要禁海我也要干!】

当神迹铺满天际时,朱厚熜(嘉靖)就打发了奴仆独自站在殿前聆听后人讲述,当他听到天幕最后一句时脸色突变:江南官绅瞒他!

这些年他凭‘大礼仪’立起帝王威严,将杨延和那老匹夫赶出朝堂,但想要将朝廷攥在手心何其艰难,他数次想南巡却被阻,而现地...朱厚熜望着天幕露出一抹寒气四溢的笑:原来如此!

尔等吞朕的钱肥自己身,真是好大胆!

【所以明代海上贸易线路扩张得比宋元还广,仅广州港口就有三条线路:

1.广州—澳门—东海—黄海—长崎(日本);

2.广州—澳门—菲律宾马尼拉港—圣贝纳迪诺海峡—墨西哥;

3.广州—澳门—果阿—官屿留(今马尔代夫群岛一带)或沿果阿—亚丁湾—葛儿得风(今索马里瓜尔达富伊)—好望角—里斯本—欧洲。

注:第三条线路沿着非洲大陆绕行一圈,最后到达欧洲】

【陶瓷贸易在宋元明时是片蓝海市场,宋是鼓励民间行海外贸易,元朝虽以朝贡之名行贸易之事,但人家地域广阔海陆贸易并通,但明呢?

明虽然是海外贸易巅峰,但自嘉靖时欧洲殖民者先后入侵东南亚后,明朝朝贡贸易就此中断,明廷没有外部款项流入,往土里刨食又能挖出几个钱?

可以说自明起华夏就放弃了本不重视的海权!】

陌生的海汉一词让历代君臣皱起眉头,按字面意思海上航行通道也要宣告谁归属于谁?

想到这众人皆面面相觑:“海面广阔如何标识?”

又不是江河,沿岸可设哨所、大坝,再则海浪无情他们要如何收取来往商船船费?

后人怨他们放弃海权,可海权无利可图时,朝廷又怎会贴钱抢夺海上航道?

大海那么大,谁还能管得那么宽?

“不对?”李世民摩挲着指腹思索:后人着重提及海权,那说明海权定是有利可图。

只是...海权利益在哪呢?

天幕并没有跟进讲述海权利,而是继续明后清事:

【清朝禁海令比明更盛,沿海虽禁海外贸易,但清统治者特意在澳门独设洋行,主要做丝、绸、绢、茶叶及瓷器等南洋必备物品。

但海外贸易船只称得上是历代最少,如中国来往雅达船数量为:

康熙二十四年:10艘;

康熙四十二年:50艘;

康熙五十四年:1000余艘;

....

道光元年:295艘;

道光十年:202艘;

道光十一年:275艘;

到光绪时期瓷器外销几乎萎缩至零,因为西方瓷器不仅追赶上咱们,甚至还外销回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