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 63 章 植物间谍5(2 / 2)

他的心腹连忙接住气吐血的郑和:“郑公!”

但是谁能不气,哪怕换成自己,同样很气。

用尽一生的时间与心力换来的重要信息,最终就这么被后人轻易毁掉!

到底是因为劳民伤财,还是因为他是宦官?

郑和心里清楚,但是嘴上不能说。

因为他作为罪臣之后,成为宦官是天子的命令,他抱怨就是对陛下对太祖不满。

郑和握紧拳头:

“我们一定要带回真正有用的东西,让后人想毁也不敢毁!”

美洲,他一定要找到!玉米,番薯,土豆,如此多的珍贵主粮够不够!

.

“无知!如此无知之人是怎么当上的官?”

朱棣也在狂骂。

否认郑和下西洋,说什么劳民伤财,这不就是骂他吗?

这样的蠢货还能进朝廷,简直是,一代不如一代!

【关于明朝的灭亡,有很多种说法。】

【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明朝国库一直很穷,大明宝钞不仅仅是源于前朝的纸币使用惯例,也是源于铜和白银储备不足。到了后期,这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大明通货膨胀严重,大明宝钞沦为一堆废纸。】

【也有人说,源于朱元璋的人殉。当他斩断了所有皇妃的生存机会,

也斩断了与朝中大臣联姻结为亲家的机会。再加上后面的皇帝把公主嫁给平民(),

?()?[()]『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让皇室失去了天然同盟。】

【还有一种说法,说大明亡于党争!

这就是大明最有名的阉党与东林党之争!】

朱元璋狠狠握拳,在马皇后担忧的眼神中咬牙说道:“都记下来!记好了!”

本以为解决了外戚,原来导致了新的隐患,反而失去了姻亲同盟,连大臣都不愿意为皇室效忠,后面的皇帝到底做得有多烂?

朱元璋不敢想象。

他杀了那么多功臣,但依然不缺大臣。

前朝南宋那样软骨头,被蒙元铁骑逼到绝地之时,还有几千大臣一起殉国,他以为大明至少比宋朝好,没想到如此不堪!

党争自古以来经常有,宋朝其实也有,主战派与主和派,改革党与保守党,牛李之争的牛党与李党,但没想到,大明竟然还有阉党参与。

朱元璋越想越触目惊心,难道,这些都是他带来的恶果吗?

永乐时期,刚刚设立了东厂的朱棣也在心虚:他设立东厂是为了制衡锦衣卫,想不到后世竟然演化成了阉党和东林党之争,这阉党,不会是东厂吧?

明宪宗时期,刚刚设立了西厂的朱见深怀疑的目光投向汪直:他一直觉得太监是没有根的人,只能依靠皇帝,但是大明竟然亡国于阉党与东林党之争?阉党不会是西厂吧?

可让他放弃使用太监,又有些舍不得,太监比大臣听话多了。

感受到最大依靠的怀疑,汪直吓得立刻跪下:“陛下,臣没有毁坏三宝公公的航海日志!臣立刻去找!”

他下定主意,让太监们都动起来。只要让陛下感受到,阉人也可以实实在在的好用,陛下定然舍不得放弃西厂。

【烧毁郑和航海日志的官员,到底是出于对阉党的憎恶,出于对郑和宦官身份的介意故意毁坏,还是单纯因为迂腐,现代已经不可知。】

【但是我们知道,当华夏的水果错过了发展期,到后面就只能被迫发展。】

新疆是苹果的起源地,但是在华夏并不受重视。

在古代,苹果有多个名字,西汉时期被叫做“柰”,因为酸软口感,一直是配角。

但是当新疆野苹果被国外带走,与欧洲野苹果结合,并且被不断育种改良后,就有了现代又红又甜的苹果。

20世纪,美国人经过不断地育种后,成为了现代苹果的主要产地,然后美国水果商们带着“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的宣传口号,来到了山东烟台,同一时间带来的,还有烟台梨,在当地开始了大量种植。

.

“这个蠢货毁坏我们文官的名声。”

明朝的文官集团听到毁坏郑和航海日志,骂骂咧咧道。

“都动起来,找航海日志的找航海日志,研究水果的研究水果。”李三才作为东林党的中流砥柱,一直以来反对的事宦官干政,提倡实干,他自己也以身作则。

() “我东林党为国为民,

就算打击阉党也是为了国家为了陛下,

怎可背负亡国骂名?”

他担忧地看着天幕:如天幕所说,现在大概已经是明朝末年。党争进入水深火热阶段,民间百姓生活也民不聊生。只是现在,再重视农业是否还来得及?大明还有救吗?

【华夏的水果从名字上就很有意思。】

枇杷,原产地就是华夏,因为叶片形似琵琶,谐音得名为“枇杷”;

以产地命名,比如哈密瓜、沙田柚,原产地是新疆哈密和广西容县沙田;

以形态复合命名,佛手柑,形似佛手,味道恰似柑橘;

还有受到外来文化影响。

比如菠萝蜜,产自古印度,被尊为“佛果”,隋唐时期与佛教一同传入华夏,当时被称为“频那挲”,是梵文的直译;宋代之后改名为“菠萝蜜”,“菠萝蜜”是佛教用语,意思是“顿悟”“到达彼岸”。

.

“波罗,此云彼岸;蜜多,此云到。”长孙皇后念出佛经里的原文。

李世民轻轻叹息一声:“被后世的蠢货气得上火,还好观音婢给朕熄火了。”

不然,他也要气得头痛。

每次看到后世各种奇葩君臣,李世民就要感慨自己的幸运。

“还是朕的爱卿们可靠。”

大臣们何尝不是同一种想法,“还是陛下好!”

一时间,对比后世君臣关系,大唐的君臣融洽,无比和谐。

【本土水果能从名字上看出来,外来的水果同样能从名字上看出来。】

胡萝卜、胡瓜之类带“胡”字的瓜果,一般是两汉、两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中原的;

番石榴、番荔枝、番木瓜、番茄之类带“番”字的,大多都是南宋到元明时期由“番舶”从海外带入的;

洋芋之类带“洋”字的蔬果,大多是清代到近代被引入。

【当然,明朝也有正面例子,比如桑基鱼塘之类,这样的综合性农业其实无论是对桑树还是养鱼业都是很大的帮助。】

【人要吃得杂才能营养丰富,哪怕是贵族老盯着肉吃,也容易得富贵病。比如糖尿病,在古代叫做消渴症,基本就是富人专享。还有一些肥胖症,也是偏食只吃肉类的缘故。】

【对植物来说同样如此,大自然会生长各种各样的植物从来不是偶然,在人类看不到的地方,生物链同样竞争激烈,能存活下来都是物竞天择的选择,反而因为人类的干涉才容易出现物种灭绝。】

水果的育种不是一代两代能解决的事,也不是家境贫寒的农民简单嫁接一下就能立刻改良的。

需要精力,需要时间,更需要钱财。

所以当百姓有余钱的宋朝可以勉强实现水果自由,盛世过于短暂的唐朝只有贵族有条件。

但是作为封建王朝巅峰的清朝,原本是可以的。

可惜,他选择了继承明朝的闭关锁国。

天幕没

有单独说清朝,但是处处都在说清朝。

玄烨想着大清的情况,想着大清后世会越来越多的人口、越来越少的土地,也不由得感觉到了压力重大。

事情真得是太多了,他的新水稻还没研究出来,又来了水果。

等大清的水稻增产,百姓都能吃饱肚子,是不是也能研究水果,然后反过来高价卖给其他国家?

还有那优良育种计划,外国人有技术,大清是不是也可以参与进去?

【农业作为立国之本,关系着千万人口的饮食,被人偷走种子然后用高价水果再偷走银子,不觉得很冤大头吗?】

【工业上,我们为了避免受制于人,着手建立全世界最全面的工业体系;

农业上,我们同样需要建立全面体系。】

【现在大棚种植已经在走精细化产品路线,只是想起历史上可能遗失了很多种水果,还是觉得很痛心。】

【我们在工商业上落后了几百年,没曾想到,就连最擅长的农业上同样也落后了许多年。】

荆咕每次查资料发现华夏的各种技术和农作物本来走在世界前列,结果一落后就落到坑底,什么都需要从国外引进时,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更不是滋味的,是许多华夏自己的东西还需要从外国引进。

荆咕换了个语气,也换了个主题,开始讲述“竹子”

的故事。

【水果因为不实用,不如粮食扛饿,所以一直被忽视,但是还有一个东西,因为实用,一直被重视。】

【这就是竹子。】

【说起竹子,首先问大家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觉得竹子是树木还是草?】

民间开始争执起来:“当然是竹,那么大的竹林,大片大片,绿荫荫的,不就是树林嘛。”

“天幕都这么问了,那肯定就说明不是树木。”

“但哪有这么大的草?”

“就是,草长个半人高了不起了,哪有这么大。”

“那树上的莬丝子不也很长。”

“那不一样……”

.

朝廷上,李世民也问起大臣们:“爱卿,你们说竹子是树还是草?”

“说它是树吧,它是空心的,哪有树是空心的?”长孙无忌道,“说它是草吧,也没见过这么高的草。”

长孙皇后轻笑道:“臣妾不懂植物,但是臣妾懂天幕,天幕故意这么问,定然与常人想法不同。”

李世民:“所以皇后觉得?”

长孙皇后语气肯定:“这竹子,是草。”

果然,天幕揭开了答案:

【可能很多人都没想到,竹子能长那么高,比许多树木还高,但是它是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属于草的家族。】

在树林里,一棵树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但是竹子不同,一片偌大的竹林,或许只有一株完整的生命,每一根竹子都是这个生命的一部分。

在地下,根茎将一根根竹子连接在一起

(),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地表上的竹子不过是根茎的分支,用来储存竹林光合作用转化的能量。

每年秋天,竹林用根茎储备能量,一整个冬天休眠储藏后,到了气温回升,一场春雨过后,竹笋便会一日一变快速生长。

【竹子贯穿了华夏的整个文明史,在人类刚刚诞生的时候,就已经融入了华夏文明里。】

【汉字从出现以来,不断地发展完善,这个时候“竹”文化已经刻入文字里。】

【华夏5000年文明,有2000-3000年记载在竹简之上。】

从7000年前,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原始社会时期,竹子已经进入了人类的生活。

6000年前,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的陶器上的符号和后面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象形文字的“竹”,和与竹有关的文字。

这是最早见于陶器的代表文字的象形符号,其后开始有甲骨文、金文。

在陕西、河北、山东等地,陶器均有“个”字图案出现,这里的“个”就是“竹”的意思,“竹”是由“个”字演变而来,因为竹子的叶子是由3片叶子组成,看起来像是“个”。

扬州的“个园”就是竹园。

甲骨文中的“雪”,就是竹子上面压着雪。

甲骨文的“云”就是竹子上面有一朵云,“笑”就是竹子摇摇摆摆的形态,让人忍不住联想风吹过竹林,竹叶哗啦啦的声音与人的笑声相似。

从战国到魏晋时期,竹简也被使用了约800年间,承载着华夏象形表意特征的方块汉字,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

从“个”演变到“竹”,再演变成“竹”部首,到康熙年间,“竹”部首的字增加到960多个,说明与竹的文化已经互相渗透。。

【华夏目前发现的竹简多为战国时期,最古老的事战国早期的曾简和信阳楚简,约为公元前400年。】

【在纸张出现之前,竹简是华夏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后来人们掌握了提纯竹纤维技术后,竹子又成了造纸原料。

早在1500年前的晋朝,华夏开始使用竹造纸。

到北宋时期,竹纸飞速发展,以浙江所产的竹纸最佳。

天幕特意放出竹纸的制作过程,与蔡伦造纸术相似,也需要把纤维煮烂、然后捞纸、晒纸。

这一次更为详细,让刘彻惊喜:“大汉不缺竹子,可以一试!”

大汉的纸张其实已经制造出来了,但是纸这样的好东西,多多益善。

破渔网和麻布可以做纸,竹子也可以专门做竹纸,再加上宫中技术越来越精湛的绣娘刺绣的地图书册等等,刘彻颇为满意。

当然,要是再来更好好东西,他也不嫌弃~

【除了竹简,在竹简上书写的毛笔也多以竹子作为笔杆,也就是竹笔。

在殷商文化遗址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可以看到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

() 【日常生活中,竹子也被运用在方方面面。】()

?西羚墨的作品《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竹子建房子建亭子好用!”即将举行社戏前夕,村里的百姓快速搭建的台子,多是用竹子建造。

“做箩筐好嘚嘞!”篾匠一边灵巧地编织着竹篾的箩筐,一边夸奖竹子为他们全家带来的职业道路。

有这样一门手艺,他一人可以养活一家老小。

在他身边,还有大量的竹床、竹框、竹匾等生活用品,和夏季乘凉用的竹夫人,下雨用的竹斗笠、竹伞。这些技艺一直传至现代,依然在使用着。

“还有竹筏,竹车,竹轿子!”擅长做竹筏的工匠一边熟练地捆绑着脚下的大竹子,一边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

靠山吃山,他们这是靠竹吃竹,一家老小,无论是吃穿住行还是赚钱赚活路,都离不开竹子。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已经认识到竹子的药用价值。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竹子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其叶、根、实以及茎秆加工而成的竹茹、竹沥、竹黄、竹荪都是治病良药。就连竹子即将死亡前开出的竹花,里面的竹米依然可以食用,炒熟之后十分美味。】

“不仅药用,也好吃。”

福建之地,少田地的山里,百姓离不开竹子,住也用,吃也用。

“春上没粮食吃的时候,吃竹笋也可以救灾。”

【竹制乐器自古就是“八音”之一,种类多达200多种,从西周时期开始已经形成了乐器的分类。】

笛、箫、笙、筝、竽、箜篌,单是看那竹子头就知道制作的原材料是什么。

还有一种特殊的乐器——尺八。

尺八同样是采用竹子制作,因管长一尺八寸得名“尺八”。

【可惜。】

【尺八原本是大唐的宫廷雅乐,但是现如今在华夏销声匿迹。反倒是唐朝时期作为吹禅法器传到日本后,日本保留下来,并且分为众多流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