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叙立马又极有眼色道:“惠娘若喜欢,不若在府上多住上几日,正好也陪陪娘子,成亲至今,她还从未请过人来家里呢。”
说的好像他无比希望公孙遥能多请人来家里坐坐似的。
惠娘闻言,不动声色地转头看了眼公孙遥。
这个她看着长大的孩子,自打到了长安之后,性子便变得一日比一日孤僻,一日比一日清冷,她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
明明六岁前的公孙遥,在钱塘还是只快活爱笑的小蝴蝶,喜欢四处翩飞,爱闹爱疯。
可是自打六岁那年,她娘亲过世,她跟着公孙云平到了长安之后,便就一切都变了。
明明已经六岁的她,在公孙云平的安排下,硬生生少了三岁,成了公孙府嫡出的二姑娘。
可对于稚嫩的孩童来说,单单是相差十天半个月,体形便有可能是天差地别,更别提是整整三年。
因此,十二岁前的公孙遥,其实与病弱到常年卧在榻上的公孙绮没什么区别,都是深居简出,外头的宴会几乎从不参加,也没什么所谓的朋友。
十二岁之后,家中才对她不再进行什么约束,但她已经在这么多年的生活中养成了孤僻又乖戾的性格,懒得出去了。除非必要,她是半点不想与长安那群世家贵女们接触。
是的,所以她没有朋友。
不出意外,惠娘是她第一个真心实意邀请上门之人,也会是最后一个。
惠娘眼明心亮,很快又转回头去,若无其事地附和着李怀叙:“是,王妃自小便喜欢一个人独处,不大爱热闹。”
“正巧,本王成了亲后,也不爱那些虚的!”
李怀叙的嘴,实在是巧舌如簧的。
惠娘怔了怔,几番相处下来,觉得自己大抵是摸透了眼前这位王爷。
他虽贵为皇子,却毫无皇子的架子,性情开朗、活泼自在,心态乐观又通透,还很爱笑,有一张三寸不烂之舌,什么话都能接上;若是真的没有传闻中那般不靠谱,他与公孙遥其实是极为相配的。
她噙着笑,终于彻底摒弃了一些因为外头那些流言蜚语而对他产生的偏见,顺着他的话道:“是,所以王爷和王妃,看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天造地设的一对!”
李怀叙亲自为她倒了一盏碧螺春,示意自己对这句话的欣喜。
“李风华。”
可正当他笑容灿烂,还欲再与惠娘好好畅聊一番的时候,公孙遥碰了碰他的胳膊。
“我好像有支金钗落在榻上了,你去帮我找找吧。”
“昂?”李怀叙疑惑,“娘子用完饭,回过屋吗?”
“怎么没有?”公孙遥毫不心虚地反问道,“你帮我去找找嘛,应当就是午睡的时候落在枕头上了。”
终于明白她这是在故意支走自己,李怀叙默默睁大了眼睛,似乎想问她为什么。
“去嘛,钗子不在,我今日的妆容都不好看了。”公孙遥又扯了扯他的衣袖,捏着嗓子,有点像撒娇。
李怀叙最是受不了她这个样子。
无奈地撑了撑眼皮,从刚捂热的垫子上站了起来:“行吧,本王替你去看看,那你先自己好好招待惠娘。”
“嗯,记得是昨日母妃给的那支,千万别找错了。”公孙遥秉持着装模作样要做全套的精神,煞有其事地叮嘱他。
“知道了。”李怀叙摆摆手,高大的身影逐渐踏出三面环水的亭子。
望着他的背影越来越小,终于快要彻底消失在花丛深处,惠娘才道:“九皇子,似乎也没有外头传的那般差劲……”
“是没有那般差劲。”公孙遥饮了口茶水,不知是出于何等心理,道,“是比外头传的还要差劲。”
“什么?”惠娘诧异,“这倒是不曾看出来,他平日里是待小姐不好吗?”
一想到方才他那些恭敬又正经的样子,可能都是假装的,惠娘心绪一下便就揪了起来,紧张不已。
哪想公孙遥又道:“那倒不是。”
她放下茶盏,闷闷不乐:“他待我不仅没有不好,相反,还有些好到叫我不适应。”
“那小姐为何……?”
惠娘不解,对她好,难道不好吗?
“他对我好,可他实在是个混不吝!”公孙遥郁闷道,“惠娘,你不知道,此番他之所以会被禁足,就是因为他得罪了他自己的兄长,那个传闻中最是目中无人的宁王。”
她将赌坊之事仔仔细细与惠娘说了一番,神情义愤填膺。
“……他害得归远侯府和宁王妃此番也许都要遭大秧,宁王虽然也被牵连,如今正被陛下禁足,但他那般有能力,陛下一定舍不得就这么放弃他,待他恢复过来,我们不就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吗?”
“得罪了宁王?”惠娘惊骇。
当初与九皇子的婚事,之所以家中三个姐妹都不愿意,不就是担心会发生这种事吗?
李怀叙的纨绔与不靠谱,在长安是出了名的,他虽是皇子,但谁能保证,他一定能好好地富贵到老,长命百岁?
大雍可没有讲究兄友弟恭的传统。刚开国的时候,第一位继位的太子,可不就是杀尽了手足兄弟,用刀剑逼着他爹禅位,才登上的九五至尊宝座?
适才对他一连串的好印象,突然就没了,惠娘握紧公孙遥的手,掌心是粘稠的一层汗水。
“惠娘。”公孙遥垮着小脸趴在她的肩上,“我近来时常在想,他若对我不是那么好,那该多好,那样,我就能堂而皇之地讨厌他,厌弃他,不必似现下这般纠结。”
被这样一个行事毫无章法、我行我素的人诚心相待,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