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四百一十五章 项目展开,发现技术飞跃式提(1 / 2)

百亿级别的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都是非常复杂的,同时也会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

除了一些确定大机构以外,还有一些实验组也加入进来,比如,和超导材料研究中心有合作的西海大学计算组。

计算组,也就是‘代数几何计算组’,最初是西海大学聘用大量代数几何专家组建的。

现在计算组的负责人已经成了张鹤。

张鹤是首都大学毕业的优秀博士,加入计算组以后很快就崭露头角,晋升成了小组组长,后来又升到了主任职位。

计算组只是一个数学研究组,归属西海大学理学院,但他们所做的半拓扑元素计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超导半拓扑理论的元素工作计算,积累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材料研发,凭借的是基础理论、经验、以往的数据等,运气也是少不了的因素。

计算组提供的是基础理论数据支持,对于研发工作的帮助很大。

王浩是项目的申请人,但大部分项目相关的事物有其他人来负责,他的重心还是放在研发工作上。

他主导一阶铁超导材料研发,也需要基础支持,需要其他人提供意见支持,有大量专业的人员帮助计算,并提出以数据为基础的意见,也会让研发速度大大加快。

百亿的项目,大部分经费都要投入到材料研发和反重力特性检测上。

其中有一个非常耗经费点,就是新材料的实验室制造,材料研发出来肯定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制造,才能去做反重力特性检测,但新材料制造肯定没有工业化生产,只能在实验室进行制造。

超导材料研究中心就不可能分出太多精力,放在已研发材料的制造上了,一部分工作就要分配出去。

这也就是其他实验机构参与的原因。

每当研究出一个新材料需要制造的时候,就会把一部分过程分配给其他的实验机构。

首先就是制造材料,都是实验室制造,然后是调整布局的设计,如果是两种材料都是超导好做。

在完成新材料的制造后,就是进行反重力特性的检测。

反重力特性检测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进行反重力特性的常规检测,另一种就是进行临界超导的特性检测。

强湮灭力场选用高压混合材料,是因为高压混合材料能够在达成超导状态前,就激发出反重力特性。

之前并没有金属超导材料表现出同样的特性。

一阶铁出现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一阶铁制造的超导材料,有的就能在没有达成超导状态时,激发出反重力场。

这也是一阶铁材料被看好能够顶替高压混合材料的直接原因。

其实王浩最想做的是对比实验,也就是制造同样的铁元素化合物,区别只是常规铁和一阶铁,再对比两个化合物的反重力以及超导特性。

可惜,常规铁无法在达成超导状态前,就激发出反重力场。

所以对比也只能是对比超导状态。

这就和强湮灭力场无关了。

在不断做研究的过程中,实验组也发现了一种锂元素化合物,表现出了超导反重力特性,只是激发的反重力场强度非常低。

“只有不到%。”

“我们只能看到很微弱的数据,最开始还以为是误差。”盛海亮做报告时说道。

何毅分析说道,“这可能和锂元素的金属活跃性强有关。”

“有可能。”

王浩做了个点评。

何毅的说法涵盖了大部分可能。

大部分活跃性强的化合物、元素,表现出来的反重力特性就差一些,很可能和半拓扑结构有关。

活跃性强,半拓扑结构就不稳定,容易被破坏。

反之。

当一个元素或化合物性态稳定的时候,超导临界温度可能就低一些,但相应的反重力特性就会高一些。

这不是定理,只是大部分情况的综述,因为影响超导临界温度以及反重力特性的原因很多,不能只从活跃性上去判断。

经过不断的实验,倒是可以确定一个问题,一阶铁的特异性影响了半拓扑结构的稳定。

这也就导致含有一阶铁的超导材料,临界问题相对会高一些,表现出来的反重力特性低。

同时,也有好几种一阶铁材料,会在达成超导状态前,就可以激发出反重力特性。

……

大量的研究,大量的实验,大量的成果。

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超导材料研究中心拿出了六种一阶铁超导材料,其中临界温度的最高数据是231K(-),研究出来时就被认为会是非常重要的材料。

只可惜,高临界温度的材料不具备反重力特性。

另外,有四种材料具有反重力特性,有两种可以在达成超导状态前,就激发出反重力场。

其中,场力强度最高为(7%)。

“还是太低了,只有7%,而且是在临近超导的温度才达成的。”王浩叹息着摇了摇头。

虽然知道研究是很不容易的,但两个月时间过去,就拿出这么一个鸡肋的成果,实在有些让人失望。

王浩分析道,“看来一阶铁的特异性影响比想象中的更大,以现在的实验数据来看,最高可能不超过20%。”

“不过理论还很难说。”

“我们暂时还无法通过计算,来确定一阶铁的特异性的影响数据……”

研究到此,好多人有些失落。

虽然项目也只是刚刚开始,但好多人早就习惯研究快速取得突破的感觉,尤其还是在王浩的带领下,快速研究出好几种具有反重力特性的超导材料,只可惜特性检测结果不尽如人意。

很快。

时间又过了一个月。

这天王浩还是在超导材料研究中心,和其他人一起论证新材料的研发,却突然收到了夏国斌发来的信息,说他们有一项材料的新发现。

他马上去了纳微实验室。

夏国斌早就等在门口了,他热情的把王浩迎了进去,就说起了实验的新发现,“一个多月前送来的一阶铁合金,我们把材料融化后再冷却制造出薄片,用精密的仪器进行观察,发现这个材料在微米的视角下,可能是球状晶体结构。”

“哦?”

王浩听的一愣,随后就问起详细情况。

夏国斌一开始专业的论述,他们的实验过程很复杂,大致来说就是让合金材料呈现一种特殊的状态,才能在微米的视角下进行观察。

最终的结论也不是观测到的,而是根据实验数据推断出来的。

他把数据交给了王浩。

王浩简单看了看,并没有太在意结果。

他深吸了一口气,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在材料制造过程中,就依照架构反重力场的需求,来进行尽量微小程度上的排列,是不是会大大提升所制造出的反重力场强度?”

“这可能是技术飞跃式提升的锲机!”

“还是要和其他人讨论一下……”

他的想法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