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日去修整日历。
柳应渠老老实实跟在段先的身后。
“国史馆的书你读了多少本?”段先边走边问。
“读了十本。”柳应渠才来翰林院三天,今天就去修整日历去了,没在国史馆待太久。
这读得多,段先笑了笑:“国史馆的书,你们去整理归纳时就可以读读,那些书很有意思,有的在外面也看不见。”
柳应渠:“是,段大人。”
科举已经考完了,还是逃不过读书这一条,柳应渠头皮发麻,他看着这些日历更是脑子一晕。
“应渠,这边来看看。”有官员热情的招呼他。
柳应渠抬头看书架子,身上起鸡皮疙瘩了。
他找了一个隐蔽的角落手上拿着日历就闭上眼睛打瞌睡了。
在柳应渠去修整日历时,在柳家村里谭大娘一个人在家也过得乐呵呵的。
万婶子正在门口洗米,看见谭大娘拿着锄头从矮山里回来了,连忙说道:“谭大娘,今儿又去忙活了?”
“去除除草。”谭大娘回道,打开了院子的门。
“云华和云愿已经去京城了,你也跟着去享福才对嘛。”万婶子眉飞色舞的:“听说应渠是会元,这会元以后也是做大官的。”
京城和清水县离得太远了,柳应渠成为了今年新科状元的消息还未传过来,柳家村也还停留在柳应渠考了会元的时候。
“我一个老婆子去京城做什么,还不如就在柳家村里。”谭大娘想得很开。
“这话可不能这么说,以后应渠要是有儿子了,这不是还要你去照看一二,你难道不想白白胖胖的孙子。”万婶子最会打动人心,她跟谭大娘做了这些年的邻居,对她还是有几分了解。
谭大娘眉眼有些意动:“这还是得要想想。”
“沈少爷是城里的少爷,怕是要把儿子给奴仆照看,这奴仆哪有亲人得力。”万婶子说着话,一看老远的两个身影。
“不跟你说了,他爹和儿子回来了,我先进去了。”万婶子端着洗好的米进去了。
中午的时候家家炊烟袅袅,谭大娘也烧火煮饭,心里有些想念柳应渠还有柳云华和柳云愿,心里有些松动。
只是她怕去了连累了应渠。
院门传来急促敲门的声音,谭大娘的脸一下子就冷了下来,她站起身来去开门。
谭老二和谭老大都来了,还各自带着他们的媳妇,提着果脯和肉,舔着脸凑上前去。
谭老二亲热的喊了一声小妹:“应渠以前说我们和他住在一起犯冲,我们也知趣的没去打扰,这应渠会试都考上会元,我们也不去触他的霉头。”
“你知道就好。”谭大娘给他们倒了一杯水。
“我们就跟着去京城,让应渠给我们安排房子,再让家里的儿子,也就是你侄子去京城里读书,读出来了也可以帮着应渠。”谭老二继续说道:“应渠迟早要当官,给我和大哥找个事做也简单,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好见外的。”
谭老大也跟着点点头:“小妹,你二哥说得对,我们都是你的亲人还会害了你和应渠不成。”
一听这话谭大娘就忍不住了:“应渠在京城还不知道怎么了,你们不关心关心他就想着来讨要他的好处。”
“有沈家在,应渠在京城有什么事,沈家出了一个沈大人。”陈桂香也帮着谭老二说话,眼中闪过一丝贪婪:“那沈大人多大的官,应渠这在京城不是过得很舒服才对。”
以前他们这些庄稼人哪能想到和京城扯上关系,还是京城的大官,这柳应渠也是不懂事,也不知道帮衬着家里点,也不怕被人戳着脊梁骨,这家里的弟弟们难不成会害了他吗?
谭老大也说:“我见顾家的父母都被接着走了,应渠只把云华和云愿接着去,这事办得不妥。”
顾家父母比柳云华和柳云愿去晚很多,不过现在三天过去了,应当还在路上。
他们也是之前收到了顾焕崇的来信让他们在他殿试后就动身去京城。这京城的繁华景象谭家的人也想去看一看,顺便就在京城里扎根,他们这不摇身一变也变成了士族。
以后他们的儿子这也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了柳应渠和沈家的沈忧,他们的儿子也算得上是官家子弟了。
谭家人想到这心里就陷入了无限的幻想中。
“是我自己不去的。”谭大娘从厨房里端着饭出来吃。
陈桂香心里冷笑一声,心里骂了谭大娘一句不知好歹:“小妹要是不去,我们可自己去了。”
“我不去你们也别想去。”谭大娘就是在这等着,她放下碗去看这些人,心里很失望。
柳父死的时候他们逼着她改嫁,她不肯就断了来往,他们家四口人快活不下去的时候也没来帮忙,搭把手也没有。
柳应渠一有些苗头就蹭上来了,这是人之常情她也没说什么,可打一直以来他们就根本不尊重家里的人,不尊重云华也不尊重云愿,眼里的贪婪一眼就能看清楚。
要是他们安分一些,应渠这孩子不是一个小心眼的,也会帮衬着现在谭大娘看着他们就生气。
“小妹你这是什么意思?”谭老二充满了怒气,胸膛起伏,心里有些不可置信。
谭大娘太了解这一家人了,他们心胸狭窄又贪图便宜,要真去了京城还不知道会怎么折腾,应渠要是真在京城做了官,惹上这事也不好。
“你们要是去了,我就往身上割几刀就说你们要害我。”
孝字头上一把刀,大昭朝崇尚儒学,自然也崇尚孝道。要是真有这事,柳应渠也能和谭家的人说道说道。
“小妹,你至于吗?!”谭老二说不出话来,着实被谭大娘惊住了。
谭家人灰头土脸的回去了,但心里还是没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