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风(88)
今年的春耕,足以叫天下人津津乐道了!
通州的码头上,一艘极其普通的船靠了岸了。此时,天快午间。小二站在码头上拉客人,“时间还早,小店给有马车骡车送诸位进京城,行李可慢慢装,各位爷请了家眷先去客栈里小憩片刻,喝口热茶,吃些茶点也是好的。”
船头上站着两个青年,素朴的袍子,见有人招呼就上去跟小二搭话,“女眷多,要个清净的院子,我们不住,即可安排车马,我们赶着进京。”
您请好吧!
于是,这船的船舱里就出来十数人。男女老幼都有!
进了院子,里间放下珠帘,这便是女子安置的所在,外间是男子待着也自在。
小二带着个婆子进来,一起招待。这家的下人不多,都在帮着看行李,想来也不是太大的大户人家。现在好些新被提拔起来的官老爷,家眷来投亲是常事。好歹是天子脚下,朝廷还给官老爷分了房子住,可不都来投了吗?
小二就奉承,“怕是家里的老爷高升了吧!恭喜恭喜!贺喜贺喜!”
多礼了!
这家人没解释,更没说老爷是哪里人。但这一开口说话,小二见多识广的,就听出来点意思了,“怎么听着,像是湘地的口音呢?”
你说的对,是黄梅来的。
小二马上哎哟了一声,“黄梅可是好地方!那里可飞出了金凤凰!谁不知道皇后娘娘的老家在黄梅。”
这家人隐晦的对视了一眼,一个青年才道:“那是贵人家,咱们就是小老百姓。”
“同乡也是情分。”瞬间就热情了三分,“诸位来的可巧了,说不定回城的时候能碰上皇上和皇后的御驾。亲耕礼和亲蚕礼今年可热闹呢,皇上带着人垦荒五十亩,种了番薯玉米,娘娘也挖野菜,亲自操持做饭,也下田干活。今年种了棉花,都是娘娘带着娘子军亲自下的种,一点也不含糊。白天干活,夜里那奏报一串接一串的往帐篷里送……之前有御史出京巡查,在咱们客栈等船的时候睡的可踏实了,说是累的呀,可盼着出京呢,出京能歇歇……”
这家人只听着,不轻易搭话,也不打听。吃了一顿简单的便饭,行礼也装好了。给家里的下人要了干粮,上车,边走边吃吧。
最前头的马车上,坐着的老妇人手里不停的转着佛珠,“……皇后的做派跟父亲很像,张扬了一些。”
说话者正是皇后的亲祖母,李贽的长女李氏。
坐在边上手捧着书在看的,是皇后的亲祖父,举人功名。老头儿一身超然之气,李氏话说完半晌了,老头儿还在盯着书瞧,好半晌都没翻动了。
李氏轻咳一声,老头儿才像是如梦初醒一般,“啊?啊!像!像!特别像!”
像什么?
“像你。”
谁像我?
“皇后!”这不你正说皇后呢吗?那肯定是像你。像你一样贤淑貌美。
李氏气结,闭上眼一下一下又一下转佛珠,数的特别快。半晌了又斜眼看向这老头儿,人家瞅着外面瞧的可高兴了。
看了一路了,有什么好瞧的?!
老头儿长舒一口气,“要不是我孙女做了皇后,我这一辈子得在黄梅呆着。如今多好,从南到北,风光都瞧尽了。”
李氏被说的难受,是啊!因为父亲,这个男人在小地方缩了一辈子了。
也就是找了这个人做亲,才能在那般境遇之下,护着自己妥妥当当的。
罢了!罢了!不说他便是了。
行了一个半时辰,好似马车慢了下来。
大孙儿在马车边道:“祖父祖母,进城的人多,外城……好似也好大一片都建起来了,过去怕得些时候。”
不着急,慢慢等着。
车帘子都挑开了,哪里见过这样的热闹。
不大功夫,就听到前面的吆喝之声,好似有人喊万岁千岁的,这是皇上和皇后启程回宫了吗?
想来是吧!
老头儿马上钻出马车,打算站在车辕上看。可不把车夫和跟在边上的儿孙吓一大跳:“您老慢着些,再给您摔了!”
摔不了!摔不了!烦人的!什么都得看着。我就是站在高处瞧瞧。
把老太太给气的,“干脆扶你上车顶棚瞧去?”
老头儿讪讪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活泛,这么讨老岳父喜欢的女婿,生出个儿孙各个都板着脸成了老古板。
这边一路走着,一路说着话,熟悉的乡音,叫坠在后头的林瑜不由的扭脸看了一眼。这一眼,他就愣了一下。便是这些年少有往来,但是家里的下人还是会送些东西进京的,几年哪怕来一次呢,也总能见到。
这个管家好像有些面熟。
他直接把手里的马扔给崔冲,“牵着走你的。”
您呢?
“去去就来!”
“一会子娘……一会子咱家三娘问起来,我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