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曹操和袁绍两个主演演技没问题,演的很好,一些人物特质诠释的很棒。
但剧情方面就比较一言难尽了,还是那句话,有点太小家子气。
几十万大军的巅峰大战,却并没有怎么体现出大战的史诗感。
不管是战局推演还是军事布置,双方展现来的态度犹如社团开片。
让某某人领个几万人杀过去,把敌人全弄死了,占个地盘就完了。
这次军事行动的战术目的,后续的目标,以及对整个战场形成了什么样的转变,没有任何的信息,就是为了打而打。
可以看出,导演根本没有细致的研究官渡之战的资料,尤其是军事方面的。
要知道当初拍《三国·赤壁》,一群编剧加历史顾问,先是根据三国各个史料,由细节推出整个真实赤壁的全部战况,然后又融入大家所熟知的《三国演义》情节。
单单就是这些资料,归拢总和之后就多达三十几万字。
电影里双方高层的战盘推演和后续的一些调兵遣将,战场的局势变化,都是基于这个资料为基础拍摄的,可谓细节满满,环环相扣。
别小看这种情节,或许很多观众看不太懂,但是通过这种细节堆积,可以提升整部电影的质感,也能营造出大战的气氛和塑造人物。
周瑜、诸葛亮为什么牛逼,就是从这些细节里推算出来的。
同样的,曹操和谋士如何智略无双,袁绍如何好谋无断,也可以通过这些对战体现出来。
同时没有细节堆积,也会让一些人物逻辑显得割裂,继而觉得不真实。
比如曹操,发哥演的很不错,既有诸侯的霸气,也能弯下腰来礼贤下士,颇有枭雄气度。
然而电影里,关羽弄死颜良、文丑后,曹营上下自信心爆棚,仿佛袁绍也就是个土崩瓦狗,挥手可杀。
之后看到袁绍带了几十万兵马打来,上下就一下慌了,最后还是给曹丕强行加戏,外加谋士才安抚人心。
咱就说打到这个份上了,曹营又不傻,怎么可能慌呢。
按照正史来说,双方早有心里有数,袁绍咄咄逼人,曹操心里早就有了决战之心,甚至在收服关羽之前,就可能有过各种作战计划了。
或许编剧和导演明白情况,但就是因为没有细节的考究,导致剧情看起来有点莫名其妙。
强行类比,整个《三国·官渡》上部有点像这么一个故事。
东汉社团打算评选北方话事人,以兖州的曹老大和河北的袁老大最有机会。
这一天,徐州的大耳刘得罪了曹老大,曹老大带人占了他的地盘,他的头马关仔为了大佬的马子,暂时跟着曹老大混。
大耳刘跑路到袁老大这,想要借兵抢回自己的地盘。
此时袁、曹两人还没有完全撕破脸,袁老大就联系了曹老大,表示摆一桌和头酒,自家兄弟和解算了。
曹老大根本不鸟袁老大,袁老大恼羞成怒,就派自己的头马阿颜过来要人。
因为阿颜态度比较嚣张,双方发生冲突,阿颜很威,曹老大手下打不过,最后关仔动手,砍死了对方。
头马死了,袁老大肯定要报仇,顺便准备弄死大耳刘,大耳刘就表示自己的头马不会背叛自己,他亲自去要人。
袁老大就派了另一个头马阿丑陪大耳刘来,结果被曹老大偷袭,阿丑又被关仔砍死了。
连续弄死袁老大两个头马,曹老大觉得袁老大实力下跌,特别满意,然后打算和解,暂时稳住对方。
等自己实力强了,然后灭了对方坐馆,结果袁老大急眼了,直接率领所有兄弟和他开战。
曹老大傻了,觉得不就是两个小弟吗,为什么闹这么大,不符合社团规矩,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正史整个官渡之战的起源,从两大北方势力集团默契决战,是经过数年的筹备和试探的,而在电影里变成了被迫迎战的社团争斗。
甚至曹轩这么一复盘,还觉得曹操还有点白莲花属性,弄死了人家的小弟,还怪人家和他开战。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就是,曹丕和袁熙、甄宓三角恋。
曹和甄是青梅竹马,但是在12岁的时候,真随着父母搬迁到了冀州,但两个人仍然惦记对方。
等到甄宓年纪大了,美名传开,袁绍二公子袁熙求娶。
甄宓不喜欢袁熙,但又拗不过袁家的势,只能被迫服从,曹丕得知后,结婚当天在半路抢了新娘子。
袁熙大怒,正好文丑前来问罪,他就跟着部队前来抢媳妇,结果被埋伏,文丑被砍死,他自己也慌忙逃窜。
后来袁绍大兵压境,甄宓就决定离开曹丕,留信一封,孤身返回袁家。
一方面她听说父母被袁家抓住,要回去救人,另外她有感百姓备受兵灾之苦,所以要回去想办法劝服袁熙,然后让他去劝父亲袁绍退兵,免除兵灾。
最后还在信里表示两人之间的男女小爱,她要做的是和平大爱,为了天下苍生,希望曹丕可以理解。
曹丕理也不理解不知道,但是曹轩真的理解不了。
这种脑溢血的剧情,编剧是怎么想出来的?
甄宓哪来的自信???!!!
曹轩甚至怀疑吴白鸽是不是故意黑刘天仙,不过想想原版《赤壁》也有小乔孤身入曹营,劝曹操退兵的环节。
可能人家心里就觉得这样的女人真善美,这才是和平大爱的最高境界。
曹轩回去让曾离给刘天仙打了个电话,
第一,做好负面舆论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