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我力能扛鼎 第16节(1 / 2)

我力能扛鼎 宣蓝田 7071 字 2022-12-27

事儿闹这么大,如何能善了?一彻查,还有自己的活路吗?

他急得一头汗,唐厚孜却揣着一肚子新奇,在雅间里参观起来。

这雅间不大,胜在精巧雅致。桌上那盆梅花竟是用彩色花笺折的,活灵活现,唐厚孜轻轻碰了一下,那朵花苞竟咔擦一声脆响,慢慢舒展成了一朵花。

他忙缩回手,初以为弄坏了,隔了会儿才迷瞪过来,原来是店家巧思,专门把花折成这样的,心里暗赞了好几声。

就连茶壶茶杯都有讲究,外壁上头以小豪勾字,多是风流诗句。墙桌上还放着一叠飞花令牌,薄薄的木片个个摩挲得圆润光滑,一看就是叫很多客人爱不释手的东西。

东西两面墙上还挂了许多幅诗赋。诗有七言五言,装裱精美,寥寥几句,诗作者还会在后边加一大串题附,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在玩什么花令时偶得此诗,贺兄输于我,畅快!畅快!当浮一大白!”

篇幅大到写了好几页的是词赋,末尾也附着话,原来一群才子在切磋文章时,只有文才最优的那篇才能挂到墙上。赋末盖了好多个私印,是当时一同赴宴的友人。

唐厚孜定睛去看,嚯,全是坊间有名的大才子。

唐厚孜平时只顾着念书,还从不知京城里的文人有这等消遣地方,他一双眼睛盯在墙上挪不开了,颇有点心驰神往。

唐荼荼耳力比他们专注,和岳无忌一样趴在窗前,闭上眼睛分辨街上那些书生的叫嚷。

有的说“这题出得极有章法,必定是真的试题”。言语间,与牧先生猜得差不多,认定了这套题是真的,不是书商乱印出来骗钱。

有的质问“学台公然泄题,哪里还有公平”。

也有慷慨激昂作诗的,负手昂头念了一大段,云里雾里的,半天说不到点儿上,唐荼荼也听不太懂。

学台门前有几位老先生手足无措站着,劝了这个劝那个,年纪大了,声儿小底气薄,没人听他们的。那位学政大人却没瞧见,不知道是不在衙门里,还是缩着头不敢出来。

唐荼荼有心听听那几位先生说的是什么,正闭着眼睛细听,突然被岳无忌扯住了衣袖,抓着她晃荡:“荼荼姐,那是我堂哥,哎!堂哥——”

唐荼荼睁眼去看。

他堂哥和岳家几个兄弟都在,站在衙门大门边上慌张望着。都是个儿高、人瘦、眉清目秀的公子哥,却因为参与了买题一事,各个缩头塌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做贼心虚。

岳无忌朝着那头挥手叫唤,半个身子都探出了窗外,唐荼荼抓着他后襟提溜着,怕他一个跟头栽出去。

街上书生太多,他那堂哥是听不着的,岳无忌拔腿就往楼下跑。

唐荼荼和唐厚孜对视一眼,无奈地跟下去了,还给岳无忌结了账。这文社花销实在是贵,就叫了一壶茶一盘点心,唐荼荼的荷包立马瘪了一半。

站在楼上时只觉得人多,出了文社才知道人有多多,街道上已经没了落脚的地。

唐荼荼底盘儿稳,还好些,岳无忌和唐厚孜两个瘦猴,被挤得脚都快要沾不着地。岳家两个书童张开双臂护着他家少爷,也是前摇后晃。

书生们群情激奋,吵嚷声几乎要掀了天。

“哎哟,少爷少爷!”

“都是读书人,这么闹成何体统!”

“徇私舞弊的都该死!”

周围乱糟一团,唐荼荼被踩了好几脚,她一把扯住哥哥和岳无忌,把他俩拉出了人群,挑了这附近最高的地儿——一座讲学坛,站了上去。

旁边有书生指着她斥“你是什么人,只有当世大儒才能站到坛上”,被唐荼荼瞪了一眼,不敢吭声了。

唐荼荼越过岳无忌,指挥起他家的书童,“你们少爷这里我看着,你俩速去报官!别找杂伍,直接去京兆府,就说学台门前围堵了三五百学子,已经开始聚众斗殴了。”

书童急了:“唐小姐,这哪儿有聚众斗殴的?这不是报假案吗!”

唐荼荼一指唐厚孜脸上还没消肿的淤青:“什么报假案?这不是斗殴伤么,快去报官!”

这不是前两日被自家少爷打出来的么……书童脑子一灵光,拔腿就往京兆府跑。

他二人跑后,没半盏茶工夫,在场的学子竟真的越闹越凶了,朝着学台大门涌过去。

学台是学政衙门,从来不是什么机要之地,里头一群文官,一群编书的老儒,年纪都大了,没一个当用。八个守大门的衙役也都是脑满肠肥的废物,遇此惊变,竟没一人知道关门。

学子聚成黑压压的人潮,人挤着人往大门涌。再朝两边街口看,目之所及全是儒袍冠帽,聚来的学子越来越多了。

北面的晨光明晃晃地灼着眼,晃得唐荼荼眼前黑了黑,她许久没犯过的恐慌,也被这黑压压的一片人潮唤醒。

这样闹下去,必定要生祸的。

她定了定神,拉着哥哥和岳无忌叮嘱:“别乱跑,在这儿等我。”

“荼荼,你……荼荼!”

唐厚孜还不等出声问她要做什么,就看着妹妹跳下讲学坛钻进了人群,挤出了一条够她通过的缝隙,后头的学子飞快堵上,一眨眼就把她埋进了人堆里。

唐荼荼借着个头矮的便宜,从侧面钻进学子群里,劈手抢过了一名衙役手里的杀威棒。

身边人声鼎沸,已经分不清谁是谁。

“寒窗苦读十六年,竟比不上十两雪花银,这官场的路倒是好容易走!”

“甲辰年舞弊大案,查出夹带答案者七十余人,通通判了斩头呐!”

“老朽今年已经五十啦!五十啦!还是一个秀才,全是这些狗学官害我至此!”

盛朝重文,立国一百四十余年,至如今,私塾、县学、府学开遍天下,说满国百姓中读书人占了十之一二也不为过。学风昌盛至极,连乡野农夫都以会写大字为荣。

读书人越多,科考的录取比例就越低。童生试、府试、院试、乡试,一层一层地往下刷,至死不入秀才门的也多得是。

为了限制寒门学子入官场的数量,为了维持门阀士族的官运,为了各省道府的高官位不被这些寒门学子占尽,只能越来越严苛地往下刷人,优中择优,人才中择奇才。

而秀才与举人,又是官与民之间的最后一道坎,过了这道坎,人生大道才能在脚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