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322章 第322章(1 / 2)

神剧岂可修 百漱流央 6906 字 2022-12-02

苏盛黑与苏韫白一母同胞, 长相其实有五分相似 ,但气质却是迥异,只有当联袂而来时, 才会使人注意到这些相似点。

像映照名字似得 , 苏韫白常年白衣,苏盛黑却一袭黑袍,并不像谢涵想象中那样未语先笑、一团和气, 而是带着极强的侵略性, 与其说是商人, 不如说像个将军, 气质冷峻霸道又凌厉,此时对谢涵略施一礼,“见过温留君。”又四方道:“见过诸位大人。”

谢涵笑着起身, 扶了人一把,“还没多谢苏老板神机妙算、点石成金。”

“不敢当。不过一辈子淫浸微末小道罢了。”苏盛黑顺势起来, “还没多谢温留君照拂舍弟、知遇之恩。”

“是本君该感谢苏老板将韫白教的这样好, 德才兼备。”

苏韫白比苏盛黑小八岁, 又幼年失怙, 说是苏盛黑拉扯大的也不为过,长兄如父,此刻这如父长兄像天底下所有被夸了自家孩子的家长一样, 露出点骄傲与笑意来,嘴上仍是谦虚,“舍弟过往天真懵懂, 易遭欺骗, 今日一见,竟颇为干练精明, 都是温留君打磨的好。”

谢涵:“那也要是美玉,若是顽石,无论如何打磨,又能如何?”

苏盛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众人心想:一开始觉得这苏老板过于不苟言笑 ,不知怎么谈生意的自己真是太天真了。反而因为冷峻的脸,使那些骚话听起来都格外不做作。

哦——君侯果然舌灿生花 。

唯苏韫白给二人说的臊得慌,一边陈璀还不时对他挤眉弄眼。

二人互相狂吹一波彩虹屁,将对方吹上了天,才宾主尽欢地坐了下来,一时皆心情大悦。谢涵道:“不知苏老板此来可是有何需要,凭着苏老板养出韫白这么好的弟弟,又助小怜赚的钵盆满满,只要本君力所能及,无有不应的。”

“需要倒是没什么。只是听闻温留君要兴修水利、造福万民 ,苏某心中钦佩、深感温留君大义。”苏盛□□:“愿捐赠粮食十五万石。”

十五万石,将近温留一年的口粮。

好生财大气粗。

当初姜云容一国太夫人为令谢涵护送她入召,也不过给出五万石粟米罢了 。

众人原本听彩虹屁都听得有些乏了,此时精神一振、目光一亮,转瞬火热地盯着苏盛黑。

谢涵讶然,起身长揖到底,“谢苏老板高义。”

苏盛黑忙还他一礼,又道:“苏氏米行主米铺生意,其实另还包办些土木工程 ,若须运木石、织编笼、垒茅草等,苏行可派出擅长此道的一百人小队。”

谢涵叹道,“若用银钱,怕污了老板节义,可若坦然受之,涵又心中有愧,不知谢涵与温留可有什么能回报老板的?”

苏盛黑瞧着他换了自称,心知火候已到,遂道:“在下确实有一不情之请。”

谢涵:“愿闻其详 。”

“晴雪坊如今小猫两三只,房舍四五间,将将雏形,若可以,在下想入资晴雪坊,并接管调/教一段时间。”

这是不情之请吗?这分明是双赢 ,谢涵眼睛一亮,“有苏老板在此,那可真是求之不、”他卡了一下,盖因一边的目光太过刺眼锐利。

应小怜眯眼盯着谢涵。

谢涵悬崖勒马,改口道:“虽求之不得,可这晴雪坊老板却是小怜,本君断无强取豪夺之理,岂能替他做主?苏老板与小怜交情已久,不妨询问询问?”

“应副官。”苏盛黑转过头,“副官有独到的发现商机眼光,在温留君一发布治水大会英雄帖后,立即能考虑到今日温留之繁华。又有别于常人的魄力,一力修建商铺酒楼。论列国商界英雄,唯君与在下耳,真乃在下生平知己。”

应小怜耷拉的嘴角逐渐扬起。

苏盛黑话锋一转,“可惜副官盖世之才,却因政务繁忙、日理万机,难以好生筹谋,当真令人扼腕。”

是啊,要不是他太忙了,以致错失了些许细节,又怎么会几次三番地赔钱呢?应小怜顾影自怜地想着。

这时,苏盛黑款款道:“在下敬副官之才华,惜副官之繁忙,愿为副官马前卒观望,定当如副官所想,打造一不输鸣玉的大坊。”

众人目瞪口呆,目示苏韫白:令兄如此巧(颠)舌(倒)如(黑)簧(白)之辈,苏兄你怎么连假话都说不了两句啊。

苏韫白、苏韫白骄傲地喝一杯水:没有他大哥拿不下的生意。

应小怜道:“什么马前卒,苏老板妄自菲薄。老板愿意帮忙,那是再好不过,只小怜还是商场新手,老板有什么规划打算,还请都知会小怜一声,令小怜可以看着学习些。”你来打工可以,大事都要我过目决定。

苏盛黑自然点头称是。

于是接下来便是商讨入股晴雪坊问题。众人对应小怜是怕了怕了,对苏盛黑却是久仰大名,纷纷出口也要入股,然而——迎接他们的是应小怜逐渐泛着黑气的笑容。

等苏盛黑离开后,应小怜吧唧掰断手中的墨笔,笑意盈盈道:“当初造酒楼商铺时诸位皆穷的叮当响,没想到这么快就有这么多银钱了?”

众人:“……”看着应小怜好看妩媚的脸,顿时头大如斗。

“小怜,你听我解释。”

“啊呀——应狐狸,我这是当初阿虎母亲生病,借了大笔钱出去,现在连本带利换回来了。”

“应兄,这可是我全部家当。你们都别拦着我,应兄的生意我就是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都要支持啊……”

应小怜:“哦?那我这里还有一桩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