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他们都想攻略我 第214节(1 / 2)

鹿鸣神色不变,只平静说:“今日是周女郎生辰,我是方才刚知道此事,因而准备仓促,送几箱药材权当生辰礼,还请周女郎莫嫌弃。”

周寅受宠若惊,轻声道:“周寅高兴还来不及,怎会嫌弃。”

鹿鸣看上去并不是很动容,只微微颔首,看上去不冷不热的。

慕虎馆送药材的车从谢府库房出来时途径谢琛的院子逗留片刻,车上放药材的大箱重新被填满,向着府外行去。

而马车之上,沈兰息与司月相对而坐。

司月试探叫道:“三殿下?”

沈兰息瞥他,未置一词,只用眼神问他有何贵干。

司月问:“您打算怎么办?”

沈兰息微怔,看着他问:“什么怎么办。”

司月不知他是故意不说给自己听而刻意装傻还是真没有头绪,所以将话说得更明白些:“若崔小将军向陛下请求指婚,您怎么办?”

沈兰息定在原处。

司月趁热打铁,在沈兰息面前他并不怕暴露许多,道:“我观您是喜欢周女郎的,您便甘心就这么将她拱手让人?”

沈兰息下意识摸摸自己的脸,他并不知道自己表现得如此明显。

司月不知道他摸脸是个什么意思,对他的举动无言。这位大雍的三皇子殿下举动时常让人无法理解,是有那么些奇怪在身上的。他无法理解沈兰息此时的摸脸,也不知道他对此事究竟抱有怎样的想法,不知道他要不要争。

若是沈兰息不争,司月忽然想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沈兰息争,只会更方便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罢了。

试问一个让他儿子与宠信的臣子都相争的女郎他会如何对待对方?

若是司月,他会将此事暂且搁置,过了几个月后再寻个名头,让那女子香消玉殒了。

毕竟将那女子赐给谁都让其他人不满,因而还是让之死了为好,这样就不必引起诸多纷争,前朝后宫方能稳定。

司月觉得若自己去争,反而是为皇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他作为异国王子,在大雍还算有些地位。若陛下赐他大雍女子为妃,也是上国开恩,很名正言顺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将要从大雍离开,将周寅赐给他后周寅也会随他离开大雍,去往乌斯藏国。

如此一来很轻而易举顺理成章地就能将周寅打发走。

若是周寅死了难免刻意,何况还有个崔骜。周寅若是死了,他不发疯都不可能。

何况只要皇上没有立刻下决断,只要稍过几日,赐婚之事便不会再被提起,因为大雍要焦头烂额了。

司月越想越是,心中有了决断,也不在乎沈兰息是怎么想的了。

沈兰息却在这时候又开口:“你说我该怎么办?”

司月看不出他的心思,更觉得他性格古怪,因而选了最稳妥的回答:“臣不知。”乌斯藏国是大雍的附属国,他为表谦虚自称为臣也是很说得过去的事情。

沈兰息于是又沉默下来,双目无神,也不知道想什么去了。

两人就这么无言静坐,各有心事。

崔骜骑马入宫,自是比其他人要快上不少的。一入宫门,他将战马交给宫中内侍,就急吼吼地问:“陛下现在何处?我要去见陛下。”

前来接引他的内侍一看就是宫中的老人了,很会打机锋,也是受了陛下授意拖一拖这位崔小将军,磨一磨他的锐气。

“将军一路回来辛苦了。”老太监说道,却并未回答崔骜的问题,“您这样风尘仆仆,我先带您去沐浴更衣,您也好再见陛下啊。”

崔骜想说什么,究竟忍住。如今他已经人到宫中,倒也不差临门一脚。既然他有事向陛下相求,自然是要给陛下留个好印象才是。

因而崔骜不耐地抿了抿嘴:“你来带路。”

老太监“哎”了一声,又心说崔小将军在军中历练多年果真长进不小,如今已经是很能耐得住性子的人了。

他这么想着又道:“陛下正与诸位大臣商议灾民的安置之事,还需要些功夫才能见您,奴才这才带您去梳洗一番,也免得您等得无聊。”他若方才先说这些倒也使得,之所以后说就是看看如今崔骜究竟是什么样的性格。

崔骜口中僵硬地蹦出几个字:“多谢公公。”

老太监更惊讶了,他竟然还学会道谢了,了不得!想来陛下得知此事也是要欣慰的,崔小将军有执掌一军之风了。假以时日成长,更是势不可挡的,这才不辜负陛下的期待。

崔骜被领着去泡热汤之际,沈兰珏与沈兰息的车架也到宫中了。

沈兰珏直奔御书房而去,沈兰息与司月从马车上下来,各自作别。

司月本想再探探沈兰息的口风,然而看着他那张冷脸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他与沈兰息告别,先回自己那里去。

御书房自然是要去的,只不过不是现在去。要等事情发酵,到了最高的那一个点儿,皇上最头疼脑热的时候去。

这样皇上为了找个出路,将周寅赐给他的几率才最大。

而沈兰息则是哪也没去,就站在原地吹冷风。冬日寒风凛冽,空气中飘着尘土,对于沈兰息这样先天不足的人来说连呼吸都很费劲。

他脑海中一时想着周寅,一时又想着崔骜要去请陛下为他二人赐婚,整个人晕晕沉沉不说,心理压力加上身体上的压力,他像是正在一场噩梦之中,被梦魇魇住,正处于要发病的前兆。

他几欲倒下,却又忽然灵光一闪。

不成,他不能眼见着阿寅嫁给旁人。

他要争一次!

第265章

皇上正在御书房中, 并没有接见什么大臣商讨灾民安置之事。那只不过是他用来阻止崔骜立刻来见他的理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