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376页(2 / 2)

有参谋遗憾,要是能够全覆盖,他们就能掌握毕邪绝大部分的决策行为,从而料敌先机、无往不利。

“咳咳,有这30%已经很了不起了。全覆盖的高精度模型就算在星盟,也只是在实验室阶段,现实一点,这30%已经给咱们大大增加了获胜筹码。”

有参谋客观评价。其他人立刻点头赞同。

确实,有一个覆盖30%兵棋行为的高精度行为模型,已经算是开了挂了。

就比如眼下的情况,只是运用到这30%的行为中的一部分,模型就已经帮他们判断出眼下指挥旗舰的不是毕邪本人。

若不是判断出这一点,盲目推进作战进度,恐怕就会陷入作战完全暴露的不利状况。

陷阱亮出来,却发现进陷阱的根本不是目标猎物。简直是上山打老虎,打到小松鼠,你说尴不尴尬。

“幸好幸好……”

参谋们捏了把汗。

另外一边,和身处作战之中的参谋们不同,比起关心作战,场外观众们此时更关心新模型的产生过程。

在吃了各种关于“兵棋”、“推演”、“模型”、“逼近”之类的科普包之后,观众们不止感受到这个新模型的作用之大,更是感受到做出新模型的不容易。

“姜学姐所谓的微调,是怎么做到的?”

“大概是像抄了近路那样吧。”

“我是说怎么抄的近路?”

“灵光一闪……吧?”

关于这一点,普通观众的画面确实看不到。因为大赛组委会认定,姜钧这部分操作有其独创性并且和大赛本身并不直接相关,属于个人知识产权受保护范围,所以赛事方决定将相关细节全部隐藏,只有在大会堂的观众,在签过承诺书后,才能看到姜钧的微调过程。

其实整个过程并不是姜钧自己完成的,苏棋和吕凤仙也有参与,后两人主要是负责系统使用部分。

就微调过程来看,姜钧对这些高科技产品的熟悉程度显然没有她对作战本身的熟悉程度高。

不过对行为模型来说,对作战的感悟比对系统的了解要重要得多。

姜钧仅靠着和毕邪的几次交手,以及翻看其他队伍和万刑联盟交手的画面,就能够对行为模型进行微调,实属难得。

虽然回访画面上,姜钧说自己的微调更多的是依靠感觉,并没有什么根据。

但是就结果来看,她微调后的模型的确在很多场景下比旧模型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说实话,要不是星盟在逼近算法上有很多积累,就行为模型来说,所谓的不断运算逼近,其实和碰运气也没什么两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