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之前,此地还是个富庶的小村镇。
村镇名唤读书铺。
是因为更久之前,村中出过一位很有名的读书人。
那书生以诗成道,笔参造化。有过三百诗篇。诗中提及的花草鱼虫,皆沾了书生的灵气,能化生为妖物,于世间行走。
后来书生追龙而去,三百诗篇逸散,诗中化身的妖物便也逃遁而去,四散入了人间。
风光秀丽的读书铺,就成了个普通的人间小村落。
老人们说读书铺背靠漓山,脚踏淇水。是个风水宝地,将来还会出许多的读书种子。凡是村中的孩童,皆要去村中的私塾读书。
杨花生在三月,天生就不是个喜欢读书的性子。
在私塾中跟着先生读书时,她的心神常常跑到山水之间。
云雾蒸腾的大泽,水中的鱼虫,草木之间的鸟兽,怎么瞧都比书上歪歪扭扭的文字有趣。自然而然的,她的人常常就跟着她心神一起,逃到了村后头的漓山上。
可是,在草木丛生的地方睡上一整日,课业却也还要做的。不然回家会挨骂。
好在她隔壁人家有个天生就爱读书的孩子。
他总会记住今日先生教了什么,留了什么课业,最后再一字不差的交代给她。
孩子姓杜,与她一般年纪,都是三月出生,唤做杜子规。
无论是名字还是旁的什么,杜子规都算是杨花的竹马。
竹马一天天长大,忽而有一日变作了个眉目清俊的白衣少年。
少年生来聪颖,志在远方。
教书的先生曾说,未来的天下学宫与书院之中,必定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跟着先生远行之前,少年曾去找过杨花。
那时杨花爬在村后的大树上,一心要摘几个果子吃。
与她一般年岁的少年站在树下,仰面瞧她时,已经有了几分大人模样。
他脊背笔直,身姿卓然,轻声细语地嘱咐她,在他不在的这些日子,她得安生一些。等着他在外头博出声名,再回来接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