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一向是实诚人,才能养出沐瑶这样的女儿,平日安安分分的话,乾隆也不会意外。
他最意外的是,苏家心知自己不如其他人家的家底厚,不能给沐瑶很大的帮助,那么他们就开始努力起来,为乾隆分忧,也尝试着慢慢成为沐瑶身后的底气。
苏家的手段不算多高明和老练,更多的是赤子之心。
这心思让乾隆一目了然,不用多想都能猜出来,为的只是沐瑶了。
乾隆的指尖在桌案上点了点,苏家的想法很大胆,却是个不错的办法。
他在宫里,耳目再多也是有限的,消息不够灵通,就可能被朝臣们欺上瞒下了。
只是苏家打算以食肆作为锚点,分散在各地来搜集消息,想法是好的,瑕疵也很多。
比如搜集消息的人并非专业的,不懂过滤有用没用的消息,全部一股脑记录下来,然后通通递上来,还要人分辨真伪不说,也是个极大的工作量。
再就是消息递上来,在京城还好,苏家人能让心腹跟乾隆的人接头送上,在外地送过来,若是中途被人发现,或者截胡了消息呢?
这些苏家自然没想得那么周全,只是一门心思盼着能用这个办法证明自己的价值,也算是给乾隆分忧了。
毕竟最近乾隆烦恼的就是此事,京城也闹得沸沸扬扬,苏家那边不可能没听说这个消息,于是虽然办法还没想周全,却还是赶紧给乾隆递消息进来。
这些消息确实能用,乾隆看过后,上三旗这些田地的事,因着上面还隐晦提起了地名,找起来就简单多了。
只要找到一个,就能牵扯出一大片来。
至于后边的,乾隆感觉就更有意思了。
这是理亲王家的下人,兜里有点钱就去食肆的包间,请几个友人用餐。
友人们都是阿谀奉承之辈,对方越发得意,闲谈间还说了庄亲王到理亲王府做客之事。
倒没做什么,只在湖边吟诗画画,互相品鉴一番,用过饭就各自散去了。
理亲王几次三番去请,庄亲王也只去了那么一次,下人自然吹嘘了一番,觉得自家主子了不起的。
乾隆正因为若水的话查庄亲王和理亲王之间的事,粘杆处的人派出去不少,得到的消息跟这个差不多。
看来去食肆的人非富即贵,要么就是这些勋贵家的心腹下人,确实是消息灵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