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条自然是宣和帝与太子萧景行死于燎人之手, 长公主萧庆宁千里追逐, 从燎人手中夺回了皇帝与太子的尸骸。
除此之外, 各种关于长公主萧庆宁的神化言论以武陵府为中心开始扩散, 俗气一些的是说她巾帼不让须眉,女中英豪,夸张一些的是说她一人冲散百万兵,各种版本传到幽州、燕州,以至于在京城散播,毋庸置疑,这些都是白靖文和姜明允等人为萧庆宁造势的一些小把戏。
真正让萧庆宁获得尊重的是这些天以来,她接管行在大营之后,迅速收拢了被燎军冲散的溃兵,整合了各个部队,严明军纪统一管理,成功带领大部队从蒙州边线撤回山海郡,在这个过程中,萧庆宁还做了两件事。
第一,和沈玄联手清理了骁骑卫中赵会的残留心腹,将沈玄推举为骁骑卫新一任统领,收编散落在附近各州郡的骁骑卫,得到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暗卫队伍。
第二,她让左胜从山海郡边线返回幽州大名府,将内务库财权尽数交付,再请裴定方用中军府的权限给了左胜三个卫军的编制,亦即左胜至多可以从宁国旧地,包括蒙州、连州、辽州和武关郡招揽三千卫军,记在中军府名下,实际由萧庆宁供给军饷,也由她直接掌管。
如此算来,等左胜完成募兵过来与她们会合,即便不算散落在其他州郡和京城的骁骑卫,她手上也有五千人的直属部队了。
当然,这点兵马对她来说只是拥有了一小部分实际军权而已,她真正要争取的是裴定方、李良弼和陆安国这些执掌一方大军的将领的支持,特别是慕容雅博和岳芝这两个燕州和山海郡的实际掌控人,她已经在逐个争取,具体要等岳芝从蒙州回撤,召集文臣武将在武陵府军议之后才能出结果。
除了军政,她在政治上也先发制人,她让白靖文带领文臣拟了一道诏书大告天下,正式宣布宣和帝与太子萧景行的死讯,特别点明宣和帝没有留下传位遗旨,但她并没有急于表明自己有意帝位,而是委婉指出大宁新帝之位的人选仍不确定。
此外,她以长公主的名义另发一份诏书,表明她要为宣和帝与萧景行复仇的决心,宣布大宁与燎人进入国战状态,这也相当于表明了她是主战派的政治态度,如此一来,大宁各州郡的武将、尚有血性的仁人志士以及对朝廷议和政策多有不满的文臣不说直接倒向她,至少耳目一新,对她有了好感。
在这两点上,宣和帝还算做了一件好事,大宁的传国玉玺并没有留给在京城监国的端亲王而是随身携带,最后顺其自然落在萧庆宁手中,加盖国玺之后,两份诏书便从武陵府传告天下。
而后,萧庆宁所要做的就是等待了。
等岳芝带领燕州卫军回撤武陵府,等李良弼率领都府右军返回,等各个散落的部队完成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