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来,幽州派来燕北的探子并不多,我和六六既然无事,为此而大动干戈于大局不利,不若给咱们的好邻居留些颜面?
桐桐可是有什么想法?
段雀桐叫人备了笔墨,直接手书一封,在信上,她极力夸赞幽州用人眼光之卓绝,王家能够在幽州经营多年着实不易,对此她十分钦佩。
并让王刺史放心,燕北淳朴好客,定然会将幽州来客好好照管,让他们在深山中发挥自己的剩余价值。
除此之外,她还隐晦地表达了对免费劳动力的欢迎,言说刺史大人定是知道燕北人口短缺才会如此善解人意,对于他的帮助她代表大王表示感谢。同时祝愿王刺史能够福寿绵延。
落款用的还是她的私印。随着这封印一并寄去的还有那个小瓷瓶。
段雀桐还让送信人传了一句话,瓷瓶里的药品珍贵,王后不敢独占,是以物归原主。
王浚被一妇人如此奚落嘲讽,焉能不气?!
只是听说他竟是被气的呕血,这个段雀桐却是不敢认的,只能说王刺史心火太旺才会如此。
段雀桐对于人心的洞察还是有几分眼力的,王浚呕血自然和段雀桐的那封气死人不偿命的手书脱不了干系,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幽州暗线,王浚本是交给三子负责,却不想他事情没能办成,反而将人手全部折了进去,他眼见的是日薄西山,看好的继承人短时间内却是难当大任。
王浚身为官家的肱股之臣,付出不可谓不多,可在官家登基后,他名下也只得了一块可有可无的封地,除此之外就只有一点儿虚名和金银布帛,现在朝廷又是乌烟瘴气,北边那位又露出了獠牙,桩桩件件聚集在一起,王浚可不就病了嘛!
王浚病后虽然令人三缄其口,只是关于他吐血之事却是如何也瞒不住的了,再加上刺史府的态度,这下子猜什么的都有。
其中可信度最高的就是刺史病危,将不久于人世。
王浚别的不说,在军政方面着实有几分才能,他若是真的去了,幽州不定出什么乱子。
后来又有人传,说是燕北王陈兵边境,只等刺史大人一咽气就要举兵南下。
刺史大人归天之日,就是幽州覆灭之时啊!
这样的言论向来都是从底层百姓之间流传,等到王浚听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
那些百姓顾不得冬日严寒,只想要在燕北铁骑响彻幽州大地之前逃离这里。
有些人选择南下,有些人遁入山林,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百姓反其道而行,他们大包小裹、想尽办法地向燕北而去。
这日,高梵天听闻士兵来报的消息后,一时还以为自己听岔了,你再说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