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来稀。也就是说假设能活到七十岁,自己绝不会是那个倒霉蛋,不会撞上西方诸国超越大清,但继任者就不好说了。
这下想到太子。
一想起胤礽,心情就好不了。
索额图及其亲信死在了去年的秋风中。
小半年过去,却不见胤礽有向好转变。他与熊赐履的关系倒是亲近起来,却不是所希望的那种转变。
熊赐履很早就入朝为官。对标时间线,当时鳌拜还大权在握。
康熙六年,他上书《万言疏》表明以儒家理学治国的观念。后来入宫讲学,可以说是做了皇帝的老师。
彼时,康熙年轻。在儒家理学的一番熏陶后,也接受了以这样一套理论来治理国家。
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熊赐履称得上信任。哪怕他与明珠交恶后偏向索额图,却也不认为他参与到党争之中。
因此,四年前让熊赐履讲学东宫,希望能够教化胤礽成为贤明储君。
康熙觉得自己年轻时听了熊赐履的课,后来实践的效果不错,太子应该也能取得相似成绩。
对于这个老师,胤礽也不会排斥。因为熊赐履与索额图关系良好,那也就不是找个专门与胤礽对着干的去纠正他的行为,不会让胤礽有逆反想法。
事态的发展,难免事与愿违。
四年的教学,胤礽是没排斥熊赐履,但没有学到居敬行简、用人惟慎、清心寡欲、务实勤政等等儒学优点,而是借此去拉拢了南方文臣。
此处就要谈到一个重点。
熊赐履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是科举考试的考官,负责每三年一次的会试事宜。胤礽就通过科举制度,树立了在南方文人之间的威信。
康熙当然看得明白,太子在发展势力。而去年索额图死后,胤礽依旧没有收手。
事到如今,岂能不怀疑熊赐履是否心有二主,是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做不久了,而心甘情愿为太子铺路呢?
烦!很糟心!
有此怀疑,则立刻行动试探起来。
李光地与熊赐履不和已久,这事举朝上下都知道。
去年南巡归京,康熙偏偏去询问李光地是否有推举名单。哪些南方文人不结党,可以在南书房效力,并且可以为皇子讲学?
这样做不仅仅准备把皇子身边的老师换掉一波,也是要借机做一件教育儿子们的事。
随后,是从李光地的推荐名单中选重了何焯。以何焯是大孝子为理由,赐给了他举人头衔,让他入京来南书房效力。
--